4月份的CPI和PPI數據出來了:CPI同比增長0.1%,前值為0.70%;PPI同比下降3.6%,前值為-2.50%。這說明啥?說明中國已經逼近通貨緊縮。
按道理說,如果經濟是通縮,那就說明總需求不足,宏觀政策要加大刺激力度;如果經濟是通脹,那就說明總需求過剩,宏觀政策要減少刺激力度,甚至采取收縮性的刺激政策。問題在于,中國現在實施的就是刺激總需求的宏觀政策。于是,就有人說,不敢再用擴張性的刺激政策了,尤其是不能再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錢發多了,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就會加劇通貨膨脹壓力。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為什么要擔心通貨膨脹呢?
(資料圖)
通貨膨脹是宏觀經濟學家最喜歡討論的話題。但至少在我看來,宏觀經濟學家并未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告訴我們為什么通貨膨脹是值得擔憂的。
比較靠譜的解釋有兩種。第一種解釋是,通貨膨脹導致儲蓄的實際購買力下降,財富會從儲蓄者轉移到貸款人。換言之,通貨膨脹對債務人有利,對債權人不利。比如說,借錢的時候,我借了你100塊,那時候錢還值錢,100塊錢能買一頭牛,但因為通脹的原因,等到還錢時候,100塊只能買一只雞,無形之中,我的債務就被稀釋了。
第二種解釋是,通脹會讓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說白了就是,通脹會讓老百姓的錢變毛了,而有錢人擁有房地產,更容易抵御通貨膨脹風險,有錢人有企業,企業在通脹環境里賺了更多的錢,企業利潤增加,分紅就會增加。所以,通脹還有可能惡化收入分配。
但這兩種解釋說的都是通貨膨脹的結構性影響,也就是說,在通貨膨脹條件下,有人獲益,有人受損。我們更關心的是通貨膨脹的宏觀影響,也就是說,通貨膨脹是否會對每個人都帶來負面影響。
當然會了。通貨膨脹率太高,就會給企業和居民帶來不確定預期,會降低投資并抑制增長。貨幣就像一把尺子,是用來測度所有的經濟活動的,如果這把尺子上的刻度忽長忽短,自然令人不知所措。
不過,這是在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的。那什么是惡性通貨膨脹呢?遺憾的是,并沒有明確的定義。如果憑感覺去找,大概可以認為,如果通貨膨脹率超過了10%,就會引起恐慌了。
那么,中國會出現惡性通貨膨脹嗎?
我覺得概率幾乎為零。
在通貨膨脹這件事情上,我黨有著深刻的歷史記憶。
先說遠的。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就是因為惡性通脹,經濟垮掉了,民心垮掉了,政權也就垮掉了。
再說近的。1988年正是市場化改革初期,中國要合并價格“雙軌制”,當時,有較低的計劃價格,也有較高的市場價格,兩個價格合并,其實就是較低的計劃價格去湊較高的市場價格,于是,通貨膨脹一下子起來了。雖然那時候通脹率還遠沒有到惡性通脹的地步,但也引起了部分百姓的恐慌。許多商品被搶購一空,經濟秩序也受到了影響,造成了更大的后患。
所以,如果中國真的出現了惡性通貨膨脹的苗頭,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把通貨膨脹打壓下去。
有意思的是,這一輪出現通貨膨脹壓力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
美國的通貨膨脹已經達到40年來的最高水平。這一輪美國發生通脹的原因也沒那么復雜,主要就是兩個。
一是財政刺激的力度太大。尤其是總統拜登上臺后的1.9萬億美元財政刺激方案,大大超過了必要的程度。
二是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速度太慢。本來通貨膨脹苗頭在2021年3月至4月就很明顯了,美聯儲硬是拖了大半年才開始加息。
除此之外,國際局勢動蕩帶來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也給美國通脹帶來了影響,但這種影響現在基本消退,不是主要原因。
還得強調一點,這些原因可真不是經濟學家在放馬后炮。當初這些政策剛實施的時候,很多美國知名經濟學家就公開指出,這么搞肯定會有通脹風險。
更有意思的是,即使這些牛人猜對了開頭,但沒猜對結尾。至少沒有全部猜對。
通脹起來了嗎?起來了。
通脹嚴重嗎?好像很嚴重,畢竟已經達到了40年最高。
老百姓水深火熱嗎?似乎并沒有。
美國居民的實際消費支出一直表現很好,哪怕是高通脹階段也是這樣。只看數據的話,美國實際消費支出已經比疫情之前的趨勢性水平還高。也就是說,新冠疫情好像對美國消費沒有產生什么實質性影響。
美國老百姓的收入分配不但沒有惡化,反而在改善。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的十年里,美國的收入分配是在持續惡化的。可就在高通脹階段,出現了大幅逆轉。低工資收入者的工資增速,比高工資收入者的工資增速要高,而且高很多。
財富分配也沒有因為通脹惡化。通脹了,美聯儲就要加息,美聯儲加息就導致股票和房地產價格下跌。但是股市下跌幅度明顯比樓市大,而中產階級主要持有的資產是房地產而不是股票。
美國企業利潤大幅增加,在高通脹階段尤其是這樣。2022年,通脹最高的時候,美國企業利潤水平接近2019年的兩倍。
政府在這個過程中也受益了。原因很簡單,工資和利潤增加了之后,要繳的稅也在增加。政府收了更多的稅之后,政府債務的可持續性又回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
有沒有一種打麻將胡了四家的感覺?
要說神奇,其實也沒有那么神奇。宏觀經濟學家都知道,通貨膨脹往往意味著經濟過熱,換言之,你也可以把通貨膨脹當作經濟復蘇的副產品。從美國的案例我們能夠看出,通貨膨脹可能是經濟走向全面復蘇的一個過程。沒有通貨膨脹,經濟復蘇是不完整的。
說回中國。如果繼續采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是不是會帶來通貨膨脹壓力呢?可能會的。不過,即使遇到通貨膨脹壓力,真的有那么可怕嗎?
或許,該來的總要來。我們已經有十多年沒見過正兒八經的通貨膨脹了。它來了,復蘇才會來。
(作者系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熵一資本首席經濟學家)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原標題為《中國應不應該害怕通貨膨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