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近日發布的《2022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中,透露了去年航班正常率的詳細數據:2022年,全國客運航班平均延誤時間為4分鐘,比上年減少6分鐘。
公報中還透露,2022年全國客運航空公司共執行航班239.38萬班次,其中, 正常航班227.35萬班次,平均航班正常率為94.98%;主要航空公司共執行航班190.20萬班次,其中,正常航班180.82萬班次,平均航班正常率為95.07%。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相比疫情前的航班正常率情況,2022年的航班正常率可以說是非常高了。
筆者查了下疫情前的2019年的航班正常率,是81.65%。這意味著,2022年的航班正常率,比2019年高了十多個百分點,也就意味著航班延誤大幅減少。
航班正常率大幅提高,是運行效率提高了?還是壞天氣或來自流控少了?對此,公報里也披露了2022年航班不正常的原因分類。
其中,由于天氣原因導致的航班不正常占大頭,而航空公司自身和空管流控原因導致的航班不正常,則都在減少。
不久前,民航局發布會上披露的最新航班正常率數據依然不低:3月份的航班正常率為94.9%。要知道,3月的國內航班量已經接近恢復到了疫情前,但航班正常率卻依然能比疫情前高出一大截。
對此,筆者與不少航空公司的運控人員進行了交流,他們認為,在疫情期間飛機利用率還沒滿血之下,各環節運行保障效率也確實有所提高,但今年以來航班正常率的提高,對“調時”的運用越來越“嫻熟”,也是重要的因素。
所謂“調時”,就是在預測未來的航班天氣無法適航,或者因預知流控肯定會延誤后,航空公司主動申請調整航班計劃起飛的時間,一般是延后xx時間起飛。
根據過去兩年疫情期間的政策,在起飛前六小時獲批的“調時”航班,不計入航班不正常統計內,也就是不算航班延誤。
調時由各家航司的運控部門決策,“調時”政策的本意,應該是為了更好的改善旅客服務,因為對于旅客來說,如果“調時”通知的時間足夠早,可以避免提前到機場去等延誤的航班,對于航司來說,如果“調時”到位,也可以減少不少被統計的“不正常航班”,也就提高了航班正常率。
然而,實際情況并非都那么理想。
今年以來,隨著航班量的增加,“調時”的頻率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多。有航司運控部門的簽派就吐槽:一個晚班就調了100多班,工作量翻倍;有旅客則吐槽:一早起飛的航班凌晨后才通知要調時延后三小時,人已經按照早航班的時刻起床了,航司地服人員還一直在強調不是“延誤”是“調時”……
看來,航班正常率數據提高之下,旅客和航司一線人員的幸福感,并沒有完全同步提高。
今年,“減少航班取消和延誤”依然被民航局確定為改善服務舉措的“頭等大事”,不過,對于2023年的國內客運航司航班正常率目標,民航局只給了個“80%以上”的目標。
與此同時,民航局也在征求各方意見,擬對航司的航班正常率統計標準做出調整,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將航空公司在計劃離港時間前24小時內取消的航班,按不正常航班統計。
一直以來,在追求安全,效益與服務三者之間,對航司來說都是存在一定的矛盾,到底應該通過怎樣的政策來平衡,同時提高員工和旅客的滿意度?在航班正常率這件事上,相關統計標準的更科學設定,將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