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工智能(AI)究竟將如何取代人力工作的討論仍在持續。
9日,AI實驗室DeepMind聯合創始人之一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在舊金山的一個論壇期間表示,AI的進步將威脅到白領人群,并在未來十年內創造“大量輸家”。“毫無疑問,未來5到10年,白領的許多任務將大不相同。”他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此前聯合國貿發組織(UNCTAD)就在其官網上刊登了《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如何影響工作就業》的文章,作者是該組織技術與物流司司長斯瑞曼(Shamika N. Sirimanne),在文章中,斯瑞曼認為:“與大多數影響工作場所的技術革命一樣,聊天機器人有可能帶來贏家和輸家,并將影響藍領和白領工人。”
無獨有偶,同日,微軟發布了其2023年年度工作趨勢報告,針對其來自31個國家和地區的31000員工的調查數據,顯示大約49%的員工對AI替代工作的可能性表示擔憂,然而,同一項研究也表明,70%的人有興趣通過將大部分任務委托給AI的方式,來減少他們的工作量。
員工有興趣交給AI的工作包括行政任務、創意和分析工作、總結會議和編輯等等。該報告還發現,管理人員認為應該利用AI來提高生產力,而不是減少員工數量。AI可以幫助員工提高創造力、節省時間、更聰明地工作并減少信息過載。
高盛最近的研究預測,由于生產力的提高,生成AI的進步可以在10年內將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提高7%。然而,這可能會對勞動力造成“重大破壞”,多達3億個工作崗位可能會面臨自動化。
譬如,像ChatGPT這樣的工具,會使得技術工種和半熟練工種面臨著失去工作的真實風險。
斯瑞曼就認為,如聊天機器人可以被開發出來培訓組織中的員工,從而導致人類培訓師冗員。
他在文章中認為,隨著零工工作和數字化轉型,人們期望發展中國家的一些技術工人準備好作為“遠程移民”在世界各地競爭更多技能密集型工作,例如會計師、法律文員、軟件開發人員,甚至X射線分析師。風險在于這些工作將被各類ChatGPT搶走。此外,發展中國家的大多數公司和工人可能無法利用這種個人對人工智能的使用來提高生產力。大多數高收入和一些中高收入國家最有可能從這些人工智能技術中獲益,因為它們在高技能勞動力的可用性和互聯網下載速度方面高于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低收入和大多數中低收入國家在使用這些技術上處于最糟糕的境地,因為其技術工人比例較低,下載速度相對較慢。
斯瑞曼在文章中認為,發展中經濟體在采用數字技術方面普遍滯后,并有可能在最新的前沿技術上重復這種模式。發展中國家則需要通過促進技術的使用、采用、適應和發展來準備從人工智能中受益。
蘇萊曼則認為,政府需要考慮如何支持那些工作將被取代的人,“這需要物質補償”。
谷歌在2014年收購了DeepMind,一直在開發自己的語言模型,例如LaMDA和PaLM。但該公司因去年11月ChatGPT的推出而遇冷。
蘇萊曼去年離開了DeepMind,并成立了自己的聊天機器人公司Inflection AI,并于上周推出了自己的聊天機器人Pi。
微軟、谷歌和包括Inflection和Cohere在內的一系列其他聊天機器人創造者之間的競賽正在推動AI的前沿發展。
“過去十年著重于分類和定義,現在我們正在研究交互。”蘇萊曼說,“形式的僵化將會消失,一切都會變得更加動態和個性化。”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