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在2023第一財經價值投資論壇上,光速光合合伙人朱嘉發表了主題為“新能源與新智駕的機會和挑戰”的演講。
(資料圖片)
朱嘉表示,在碳中和大方向的引領下,新能源交通的變革符合“長坡厚雪”賽道的特點,這是長期、必然的方向,也是未來的大趨勢。和新能源交通相關的投資,是未來幾年最主要的投資方向。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日前發布的《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報告,2022年全球純電和插混車型的銷量首次突破了1000萬輛,較2021年增長55%,其中中國市場的占比達到了60%。這一數字超過了整個歐盟的汽車總銷量(約950萬輛),也幾乎是2022年中國汽車總銷量的一半。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更是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根據中汽協數據,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市場占有率達到25.6%。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市場的發展毫無疑問已經引領全球。我們預估,3~5年以后,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超50%。在新能源汽車大格局下,相關的產業鏈條也正在被重塑和重構,動力系統從原來的燃油變成了電動,駕駛系統從原來純粹的人工駕駛變成了智能駕駛,這些都帶來了巨大的機會。”朱嘉表示,過去4~5年時間內,從二級市場看,新能源汽車板塊的投資回報相當可觀。
朱嘉稱,未來新能源交通的機會將圍繞三個方向,分別是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
在電動化方面,具體的市場投資機會包括交通工具的電動化重造、新電池技術、新型功率半導體器件的采用。新能源交通的重造不僅包括乘用車,還包括商用車、船舶、飛機等。在碳中和目標下,商用車被電動化改造的需求是迫切的,因為目前我國15%的商用車保有量卻占據了約60%的碳排放比例。
在智能化方面,自動駕駛帶來了高精度傳感器的需求,如激光雷達、2D/3D融合攝像頭、IMU慣性傳感器、毫米波雷達等。此外,智能座艙領域也帶來了新機會,如智能座椅、智能顯示、智能材料等。
在網聯化方面,汽車的智能交互需求值得關注,具體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無鑰匙進入系統、AI大模型引用到車、車內無縫切換辦公。
新能源交通領域蘊含了眾多投資機會,但也存在很多挑戰。朱嘉在論壇上表示,今年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速在放緩,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65萬輛和158.6萬輛,同比增速分別為27.7%和26.2%;與此同時,汽車品牌競爭也在加劇,行業的“內卷”在短期內帶來了陣痛,上游供應鏈也感受到了越來越大的成本壓力;最后,電動車性能和安全性的平衡也需要持續被深挖和細究。
不過,所有這些挑戰都帶來了新的機會,朱嘉認為,增速放緩給了行業內企業煉內功的時間;競爭加劇推動了企業加快鉆研核心技術,把產品做好;性能和安全性之間的矛盾,則是讓行業引入了更多的新技術。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