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我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逐年擴大,但行業亂象仍時有發生。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針對促進醫療美容行業規范發展提出一系列舉措。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相關司局負責人在記者問時表示,《指導意見》要求強化醫療美容行業監管、保持對行業亂象高壓嚴打態勢。就是要掃清“黑機構”“黑醫生”“黑藥械”,以監管手段防止醫療美容行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為依法合規醫療美容機構健康發展提供更為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達到2179億元,增長率達到12.4%,預計2025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108億元。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醫療美容行業快速發展,非法行醫、假貨頻現、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突出問題也逐步暴露。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市場監管總局等十一部門聯合組織開展了醫療美容行業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清理了一批違法機構、懲治了一批違法人員、查辦了一批典型案例、形成了一批長效機制制度成果,行業亂象頻發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行業秩序明顯好轉。
與此同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相關司局負責人在記者問時表示,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仍然面臨風險挑戰,各種行業亂象還時有發生,必須進一步完善跨部門綜合監管機制,不斷提升監管效能,維護好醫療美容診療秩序和市場秩序,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底線,為醫療美容行業健康發展打造良好市場環境。
《指導意見》提出,加強醫療美容行業準入管理。第一,做好市場主體登記管理。即市場監管部門指導確有從事醫療美容服務經營意愿的申請人勾選“醫療美容服務”等規范表述登記經營范圍。第二,強化醫療美容機構資質審核。醫療美容服務屬于醫療活動,未依法取得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發放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者“診所備案憑證”,不得開展醫療美容服務。第三,加強“證”“照”信息共享。對經營范圍含有“醫療美容服務”等內容但未及時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診所備案憑證”的市場主體,督促其依法落實主體責任。
“一些包括玻尿酸在內的醫美產品,既可以外敷、涂抹,也可以注射;而產品的生產制造企業因未能辦理醫療美容機構資質,在一些操作行為和事項上往往不盡規范。《指導意見》明確和界定了上述美容產品在用于日常美容、醫療美容方面的范疇。”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研究會化妝品專委會秘書長陳逸峰告訴第一財經。
陳逸峰還表示,對于加強“證”“照”信息共享這部分,未來,一些以“導購”等中間方式引導消費者進行醫療美容事項的空間將越來越小,相關主體的經營范圍一旦涉及醫療美容服務等內容,就必須要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診所備案憑證”,“這也促進了廠商或企業從源頭加強上述醫美產品的管理,做到合法合規經營。”
此外,《指導意見》還提出加強關聯領域與行業的監管。其中,要加強對醫療美容“導購”活動的監管,加強對醫療美容培訓活動的監管,加強生活美容行業管理。“將來,無相應醫師資質或者醫學藥學知識的人員在線上線下從事醫療美容診療咨詢、就醫引導服務,或利用互聯網發布醫療美容知識科普等涉醫療領域專業信息內容等都是明令禁止的。”陳逸峰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