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制造業PMI為49.2,低于前值的51.9。市場對于4月PMI環比回落有一定預判,一則從季節性規律看,過去10年4月景氣度一般弱于工業旺季的3月;二則前期已經出來的戰略新興行業EPMI也是下行。但49.2的讀數仍明顯低于預期,2.7個點的環比降幅也是歷史同期最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由于下行幅度較大,幾乎所有分項指標都是收縮的,逐一去分析意義不大。更有意義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4月PMI突然出現意外幅度的下行?
解釋角度之一是“升落對稱”,即疫后出現經濟整體的補償性回升,3月后這一過程結束。在這一框架下進一步延伸,則今年2~3月相當于提前一期工業旺季的3~4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指出疫情防控政策積極調整后,經濟從供給到需求,從產業鏈各個節點到消費、投資各領域,相關經濟活動都出現了手腳放開后的快速反彈,其性質總體屬補償性、恢復性,這是去年12月份以來PMI指數持續較快回升的主要原因。當達到常態水平后,消費、服務業等領域恢復性、補償性的增長就會明顯減弱。1~3月市場需求連續較快回升,透支了部分市場需求,也推高了基數。
解釋角度之二是與出口節奏有關,即一季度出口中包含供應鏈彈性打開帶來的訂單彈性釋放,在3月達到最大,二季度回至正常軌跡,它影響了訂單和生產分布。從PMI新出口訂單來看,確實有這樣一條線索。2022年12月和2023年1月均處于低位,分別為44.2、46.1;2月大幅上行,至52.4;3月延續在擴張區間,為50.4;4月回落至47.6。
在前期報告《出口超預期降低總量下行風險》中,我們指出,從供給端看,在疫情達峰前,國內訂單承接能力、生產能力、港口運轉能力受限,達峰后供給能力明顯提升。也就是說,前期受約束的訂單出現了回流和一次性釋放。如果按照我們的解釋,出口包含著供給端彈性釋放的邏輯,那么3月受影響會更大一些,后續力量應會減弱。
解釋角度之三是地產銷售量回踩、施工偏弱帶來的產業鏈價格收縮-預期收縮共振,這一點與鋼材價格、挖掘機銷量可以相互印證。國家統計局指出黑色系原材料購進價格異動影響采購量。4月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兩個價格指數均降至30以下。由于價格水平波動較大,企業采購意愿減弱,4月采購量指數降至49.1。從同期鋼材價格來看,myspic綜合鋼價指數在3月底之后快速下行,截至4月28日環比3月底下行達8.5%。
在近期報告《高頻數據下的4月經濟》中,我們指出:4月內需定價大宗商品以震蕩回落為主。焦煤期貨價(期末值)環比為-18.8%;螺紋鋼、Myspic鋼價指數環比分別錄得-10.5%、-8.3%。從鋼材來看,供給斜率高于需求可能是一個背景。CME預估4月挖掘機(含出口)銷量18000臺左右,同比下降26%左右,或是地產投資仍相對偏弱的映射。從一季度數據來看,銷售回升超去年底預期,但新開工、施工仍低位徘徊。
解釋角度之四是信貸波動所致,一季度信貸連續同比顯著多增,二季度如果有階段性收斂并不意外,它會帶來經濟短期走勢的變化。一個證據是EPMI貸款難度指標3月顯著下行,4月則有所反彈。今年1~3月新增信貸分別同比多增9200億元、5800億元、7600億元,累計同比多增達27.1%,全年很難持續如此強勁的信貸增量。如果4月信貸邊際收斂,對實際部門活動將會帶來一定影響,PMI環比指標可能會反映地較為明顯。
上述解釋在邏輯上都能成立,具體哪一條或者哪幾條是主要作用力量,或者全部被證偽,只能事后才能看得清楚。短期來看,PMI意外下行的背景下,二季度經濟環比假設應做一定程度下修。以一季度兩年復合增速的4.65%為基準,二季度兩年復合4.0%、4.5%、4.65%對應季度同比增長分別為7.7%、8.7%、9.0%。二季度4.0%、三四季度4.5%的假設對應年度GDP增速5.9%左右。
順勢測算,如果二季度兩年復合增速為比較保守的4.0%,三四季度兩年復合增速為4.5%,則全年GDP增速為5.9%左右。如果二季度兩年復合增速為4.2%,三四季度兩年復合增速為4.5%,則全年GDP增速為6.0%左右。
不過目前沒有理由基于PMI一次單月環比,對經濟有太悲觀的預期。一則4月服務業、建筑業PMI依然在高位,經濟“分化式復蘇”的格局沒有變化;二則目前經濟的拖累領域,地產投資、汽車、消費電子,一季度景氣位置均明顯偏低,邊際好轉的概率更大一些;三則從高頻數據看,4月趨勢并非向下,中電聯口徑發電量、30城地產銷售、G7整車貨運流量數據均是逐周好轉的走勢。
政策空間也是一個看點。一季度政治局會議定調“經濟運行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政策方向較為明確。下一步財政端主要空間是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落地,貨幣端主要空間是存款利率調整,產業端主要空間是房地產繼續因城施策,新產業“在優勢領域做大做強”相關的政策紅利。
在近期報告《一季度政治局會議解讀》中,我們有詳細解析:
接下來還需不需要穩增長?會議定調“經濟運行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這一點非常關鍵。簡單理解,目前經濟的恢復程度還不夠。這一背景下會議強調,“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形成擴大需求的合力”。簡單來看,市場最關心的財政貨幣政策基調沒有變化,而是繼續圍繞擴內需這個核心目標。
目前宏觀特征下的資產定價環境較為復雜。“典型復蘇”“典型衰退”是兩種可以繼續被排除的情景。“分化式復蘇”又分兩種情形,一種是“分化+環比明確好轉”,市場對分子存在想象,但擔憂分母;一種是“分化+環比不明朗”,市場對分母存在想象,但擔憂分子。
4月PMI數據出來前,定價情形靠近第一種,所以市場關心的是政治局會議會不會繼續穩增長;4月PMI數據出來后,定價情形可能會靠近第二種。實際上,無論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都并非穩態,邊際變化方向更為重要。5月高頻數據的方向、5月起第一批宏觀經濟政策的斜率將是定價關鍵。
(作者系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