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近3億中國人在路上。
(相關資料圖)
不包括境外游,五一期間,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80.56億元,同比增長128.90%,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全國各地的許多城市都迎來了客流高峰。數據顯示,“五一”期間,長沙南站日均發送旅客17.1萬人次,日均到達旅客17.4萬人次,均超過2019年同期。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假期前三天門票訂單量峰值較今年春節增長78%,長線出行的住宿訂單量較2019年增長超40%。
盡管個體對疫后經濟復蘇的冷熱感知也許并不相同,但在人山人海的旅游浪潮里,許多城市都看到了未來的更多可能性。發展旅游產業,對諸多城市來說,不僅是節慶時的“一時之熱”,更承載著它們以此撬動城市發展的遠景。它們希望,“淄博燒烤”的故事不止停留在淄博。
“淄博燒烤熱”再爆發
淄博毫無疑問地成為了躋身五一旅游熱門地的“黑馬”樣本。
早在4月25日,淄博市商務局就已發布消息稱,根據國內主要住宿網絡預訂平臺綜合分析,“五一”期間,淄博市除高青縣、沂源縣以外,其他區縣平臺入住酒店已提前預訂滿房。淄博五一假期的“旅游熱”早已被預見。
但淄博燒烤的“一座難求”還是超出了許多游客的想象。五一假期的第一天,淄博淺海美食城的燒烤熱門區里,一條小街涌入了近4.5萬人次游客,五一期間,住宿預訂量較2019年上漲865%,增幅位居山東第一。
“燒烤熱”的背后帶動的不止是燒烤。根據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的測算,吃一頓山東淄博燒烤人均消費50元,帶動當地交通、住宿等消費750元;一張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門票僅需50元,帶動當地交通、住宿等消費1450元;一碗廣西柳州螺螄粉人均20元 帶動當地交通、住宿等消費975元……在簡單的旅游標簽背后,各個城市等待著的是其撬動的整體消費力。
作為一座老工業城市,淄博經歷了環保整治后對經濟的巨大沖擊,面臨著轉型困難、經濟下滑、活力缺失等眾多挑戰。旅游經濟的一夜爆紅,對淄博來說,離促進城市轉型、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等“長遠之道”還有很長的距離,但這的確可以被視作淄博提振經濟機遇的來臨點。
盡管外界對淄博燒烤“網紅式”爆發后的未來流量留存感到疑慮,但從各平臺披露的數據來看,“淄博燒烤”所輻射出的影響力已產生了巨大的價值。攜程數據顯示,在“淄博燒烤”的現象級流量拉動下,五一期間山東省酒店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近3倍,增速位居全國第一。餓了么方面的資料也顯示,日照、威海、煙臺等其他山東城市的燒烤外賣量較節前分別增長4.8倍、3.4倍和3.3倍。在淄博的“助力”下,今年山東全省游客外賣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2倍,其中日照更是同比增長了近7倍。
民眾高昂的旅游和消費熱情在這個長假展現得淋漓盡致。美團數據顯示,假期前三天,全國生活服務業線上日均消費規模較2019年同期增長133%,迎五年來最旺五一,其中,全國餐飲消費規模較2019年同期增長92%。
經歷了疫情三年,旅游行業的復蘇和“報復性”增長是2023年繞不開的話題。在這之中,值得期待的是,還能“誕生”多少個淄博?又有多少城市能從人流之中找到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熱”的不是燒烤
為什么是“淄博燒烤”火了?焦點并不在技術壁壘的“燒烤”本身。
從“五一”前一周的百度搜索指數來看,用戶對“淄博”的城市認知度并不高,大部分人都對“淄博為什么突然火了”感到驚奇,比起燒烤,淄博市的領導們反而引發了關注。
從淄博燒烤的熱點傳播來看,在抖音等平臺搜索“淄博燒烤”,熱門視頻也并非傳統旅游宣傳的美食美景,而是“淄博絕不讓外地人失望”的事跡。
文旅局長在燒烤專列派發禮物,八大局便民市場為方便游客三天“修好”一條路,連夜為游客洗干凈共享單車等故事在互聯網流傳。五一前夕,淄博發出通知要求具備開放條件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免費向社會開放停車場和廁所,淄博本地車讓外地車先行,政府“出馬”制止酒店漲價等內容視頻的火爆,也進一步刺激了淄博旅游的升溫。
走過這個“五一”,2023年火熱的旅游經濟市場再一次得到檢驗。今年4月,遼寧錦州、河南信陽、天津等多地的政商考察團赴淄博調研,全國各地為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的舉措、政策也競相出爐,“淄博燒烤熱”的背后,值得注意的是,旅游城市建設中的服務意識和營商環境之爭凸顯。
此前,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國旅游經濟運行分析與2023年發展預測》報告顯示,2022年的全國游客滿意度綜合指數80.52,仍處于“滿意”水平,但是同比下降2.37%,為2016年以來的首次回落。除了因疫情管控導致“盲盒式出游”,目的地生活共享內容欠豐富、現代旅游產品創新供給不足等因素是導致游客滿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比起過往看重自然風光、名勝古跡的旅游習慣,新一代的許多旅游消費者已從追求“風景”轉向了“場景”,更注重旅游城市的人文體驗和服務品質。正是這樣的消費者心理變化,投射到了淄博,讓淄博在一眾“燒烤勝地”中脫穎而出。
今年五一,旅游專列的火熱吸引了眾多游客。除了淄博的“燒烤專列”,大理的“有風專列”、 成都的“熊貓專列”也廣受歡迎,今年3月,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還與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聯手開通“非遺號”“文藝號”“華山號”等旅游文化專列,在這背后,各大城市“卷”的是游客服務鏈路的豐富與完善。而在各地資金補貼文旅企業、降低旅行社經營成本、加強旅游市場治安、質量監管等常態化巡查、厘清各種管理規范的過程中,推動旅游產業的活力也正在進一步落到商家和市場端。
如何建設良好的營商環境,提高游客滿意度,或許會成為2023年“下半場”各地恢復旅游業態勢、搶奪游客的關鍵問題。在產業調整過程中,趁機導入旅游等產業是目前當地更加普遍認可的發展方式。
“燒烤不能止于燒烤,正好作為一個城市發展反思規劃的一個契機,這相對來說更現實一些。”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董彥嶺分析認為,城市發展需要有定力,畢竟燒烤產業并不具備核心技術,如果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類似西安的小吃也曾在網絡掀起過一波兒消費熱情,而借力網紅效應帶動自身發展,拉動周邊城市實現區域聯動,不僅是擦亮“好客山東”“好品山東”的大好機會,更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