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多家醫療器械巨頭陸續發布的財報顯示,心血管耗材產品需求強勁反彈。不過在中國市場,跨國巨頭正在面臨更為復雜的商業環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美敦力CEO杰夫·馬薩日前在訪問中國期間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滿足中國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最關鍵的一點是對技術創新的持續投入。”
企業傳遞全球復蘇信號
馬薩本周在疫情后首次訪問中國。在馬薩訪問期間,美敦力正式啟用了位于上海臨港的醫療科技產業基地,該基地也將成為一個集高端醫療科技研發和本土化生產于一體的心臟疾病管理基地,生產包括心臟植入電子設備在內的本土化產品。
馬薩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醫療體系與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有很多不同,我們需要對產品進行更多定制化或個性化的改造,包括對技術的創新和產品的生產進行本土化,只有這樣做才能滿足中國醫療體系獨特的需求。”
美敦力預計將于5月25日公布財報。過去兩周,多家跨國醫療器械巨頭已經陸續發布財報,并傳遞出全球銷售強勁反彈的信號。
愛德華生命科學公司4月26日上調全年銷售額和利潤預期,理由是人工心臟瓣膜和其他心血管設備的需求強勁。該公司預計2023年全年,心臟瓣膜的銷售額將在38億美元至40億美元之間。
波士頓科學公司也上調了全年利潤預期,并稱擇期手術的復蘇推動了對醫療設備的需求,例如該公司生產的心臟起搏器、支架和導管。波士頓科學公司最新公布的季度銷售額增長12%至33.9億美元,其中心血管領域的銷售額增長12.7%至21億美元。
美國強生公司和雅培上周財報也傳遞出復蘇信號。雅培財報顯示,隨著醫護人員短缺的緩解和醫院手術量的增加,銷售額有所回升,心臟瓣膜等結構性心臟產品部門第一季度在美國的銷售強勁增長。
盡管如此,雅培第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降幅仍然顯著,凈利潤為13.2億美元,同比下降超過46%;營業收入為97.5億美元,同比下降超過18%。
兩股力量重塑“舊模式”
咨詢機構麥肯錫上個月發布的一份關于跨國醫療科技企業在中國的運營報告顯示,中國蓬勃發展的醫療技術市場規模在2021年已經達到700億美元左右,如果政府的“健康中國2030”計劃繼續進行,中國醫療技術市場規模十年內可能會翻一番以上,中國在醫療技術市場每年的支出將增長9%,醫保支出占GDP的百分比也將提高到與歐洲一些發達經濟體幾乎持平的水平。到2030年,中國的醫療技術市場將達到全球市場的20%左右。
“中國可能仍然是世界上對醫療技術最具吸引力的增長市場。”麥肯錫指出。但報告同時稱,跨國企業領導者面臨的不確定性可能會繼續存在,他們需要重組商業運營,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動態。
麥肯錫認為,政府為醫療技術設備和服務支付高價,是過去20年吸引許多世界領先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最近政府帶量采購和DRG醫療支付改革兩股力量改變了很多“舊模式”,這要求更多差異化的創新產品。
過去中國的跨國醫療器械企業重視銷售隊伍,依賴眾多分銷商龐大的商業網絡,但如今這種“舊模式”需要重新審視,在新的定價和競爭環境中,跨國企業需要在財務方面更加謹慎,以維持增長,提高效率。
“在某些產品類別中,無法從這些轉變中獲利的小型分銷商已經退出,分銷整合的趨勢顯而易見。”麥肯錫報告稱。
盡管增長速度放緩,但中國的醫療技術市場繼續提供巨大的潛力。一些企業已經將管理和銷售資源重新部署到高增長的創新產品類別。例如,雅培削減了心臟支架產品的銷售團隊,并專注于創新的連續血糖監測儀;波士頓科學公司也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產品,并加大了收購布局。
去年年底,波士頓科學收購了中國港股上市公司先瑞達醫療,這也是過去五年來,跨國醫療器械企業針對中國上市公司的罕見收購。波士頓科學表示,這一交易將增加公司對中國終端市場的敞口,提高在中國本地的研發和制造能力。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田運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和國際先進醫療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人民的醫療支出意愿持續走高,且對醫療的升級和普及性有迫切的需求。這些都會共同支持一個長期穩定和向上擴張的醫療器械市場。”
她同時指出,隨著世界形勢的復雜化,帶量采購和醫療支付改革的同步進行,對本土化研發生產的鼓勵以及本土公司競爭力的日趨提升。
“我們看到企業在市場中的表現有兩極化的趨勢。”田運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能夠在產品和商業化模式上不斷保持創新并快速應用進中國市場,有選擇地通過內生或外部伙伴進行合適的本土化,真正解決不同層級的醫生和病人痛點的企業更有機會迎來發展機會。”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