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高質量發展對知識產權的更高水平創造、更高效益運用提出迫切要求。過去一年,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有何進展?
在4月24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介紹稱,2022年全年授權發明專利79.8萬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4件。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達到14.3萬億元(2021年值),同比增長17.9%,占GDP比重達到12.44%。
隨著我國科技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知識產權接下來如何服務關鍵領域、科技攻關、助力科技自立自強?
申長雨說,我國知識產權從審查授權、依法保護、成果轉化、服務保障等多方面對科技創新提供支撐。包括促進知識產權創造、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深化專利導航決策支撐、推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等。
比如,針對創新主體關鍵核心技術專利布局需要,提供優先審查、集中審查、延遲審查等服務,提升專利布局的質量和效率。圍繞芯片、新能源、生物醫藥、種業等技術領域,面向中央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選派知識產權專員,近距離服務科技創新全過程。
培育26家專利導航工程支撐服務機構,布局建設104家產業專利導航服務基地,圍繞關鍵領域和前沿技術,組織開展專利深度挖掘分析,研判產業鏈風險,建設芯片、稀土等13個國家重點產業專利信息服務平臺,為科技創新尋找技術突破口、優化技術研發方案提供方向指導。
在知識產權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近年來我國也在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尤其是2018年以來,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法律修訂和政策制定工作已加速推進。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下一步我國將如何統籌推進各類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工作?
申長雨介紹了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加快推動完成專利法實施細則修改,促進專利開放許可、實用新型明顯創造性審查、外觀設計明顯區別審查等新修改內容實施,積極推進實用新型制度改革,做好我國加入海牙協定后的審查管理,全面融入全球外觀設計體系。二是加快新一輪商標法的修改論證,著力解決商標領域惡意搶注、大量囤積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第三是修改完善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適應大規模集成電路發展需要,助力芯片產業做大做強,服務數字經濟更好發展。四是加快地理標志專門立法,協調地理標志專門保護和商標保護兩種模式,制定地理標志統一認定實施方案,實現地理標志認定統一入口、統一出口,更好發揮地理標志在促進特色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和文化傳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是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規則研究,助力相關領域創新發展。同時,積極參與知識產權國際規則制定,更好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