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糊味還在。”
19日午間,在北京長峰醫院對面的公交車站,一位正在候車的大爺望著墻皮表面仍有煙熏痕跡的住院大樓,發出了感慨。彼時,距離北京長峰醫院東樓住院部發生火情已近24小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9日中午,北京市召開長峰醫院火災事故情況通報會,北京市豐臺區副區長李宗榮通報稱,4月18日12時57分,豐臺區消防救援支隊接警,北京長峰醫院住院部東樓發生火情。截至4月19日上午9時,在該起火災的71名轉運傷員中,已有29人因救治無效遇難,其中,26人為住院患者、1名護士、1名護工、1名患者家屬。
在事發現場,有多名附近市民、目擊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天起火樓層在東樓住院部五層左右,而五層以上的病區多為老年慢病患者、失智老人、臨終關懷患者等。
對于該說法,記者亦從多名參與救治工作的醫務人員、患者家屬處得到證實。一名參與此次轉運病人救治的急救科值班護士19日告訴記者,醫院緊急收治的患者多為65歲上下的高齡老人,有的還處于搶救之中。
據官方通報,截至4月19日6時,遇難的26名長峰醫院住院患者平均年齡71.2歲,最小40歲,最大88歲。其中40-49歲2人,50-59歲3人,60-69歲3人,70-79歲13人,80歲以上5人。而在轉運傷員中,第一財經了解到,多家收治醫院收入患者也多為65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他們之中,還有相當比例的失能老人。
對于此次火災事故的原因,北京市消防總隊副總隊長趙洋表示:經初步調查,事故系醫院住院部內部改造施工作業過程中產生的火花引燃現場可燃涂料的揮發物所致。事故具體原因和損失還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據官方通報,該院院長王某玲(女,44歲)、副院長汪某(女,37歲)、總務科主任王某陽(男,50歲),施工公司負責人王某峰(男,47歲)、現場施工人員程某君(男,33歲)等12人,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目前上述人員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住院區曾擴建
“東部住院區是后蓋的,最早并不存在。”當記者走入北京長峰醫院南面某小區時,多名居民均提到了這一說法。
這家醫院有東西兩座主樓。事發的東樓樓高8層,西樓樓高7層,二者在6層通過連廊相接。目前,東樓一樓入口處已被藍色的鐵皮攔起,而西樓仍偶有醫務人員進出——目前,長峰醫院留院治療患者78人,均妥善安置在長峰醫院西樓。
在西樓北側,還有一座四層高的小樓。有附近市民告訴介紹,這是長峰醫院最初的樓高。“西樓原本和它一樣高,后來擴建了幾層。”
東部住院區 吳斯旻/攝
2014年,北京豐臺長峰醫院更名為北京長峰醫院,并成為一家以專科疾病為診療特色的二級綜合醫院,且為醫保定點醫院。
如果改建、擴建行為發生在評級之后,是否會對該醫療機構的消防標準帶來影響?
廣東省醫院協會顧問、艾力彼醫院管理中心主任莊一強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稱,醫院每發生一次主體建設行為,均需要先報批,而在施工結束后,還需要有關部門驗收。故而從標準和流程上看,并不存在風險點。
“如果是高層建筑,那么還需遵循公安消防條例,這不僅僅是針對醫療機構的要求,對寫字樓、實驗室等高層建筑都有類似要求。醫療機構的特殊性在于,工程項目驗收時,既需要消防部門給予消防合格證,環保部門給予的環境保護設施驗收合格證,也需要當地衛建部門等批準衛生執照,這都是開張營業的剛需條件。” 莊一強說。
一名專注于醫療建筑領域標準化研究的一級注冊建筑師也對記者表示,包含室內裝修在內,國家對醫療機構新建、改建、擴建的標準已經很細致了,各地還會出臺針對建筑用途變化等方面的地方性規范。
災情發生后,消防部門會從建筑內部結構和軟硬件配備兩個維度開展工作。一名消防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針對此次火災事件,消防部門一方面會看防火分區和性質有無改變,另一方面,會看醫院安全機構是否成立、應急預案是否完善、演習是否執行、消防器材是否完好可用、日常巡查是否到位、疏散通道是否通暢、報警系統、防排煙系統和噴淋系統是不是在運行。
2020年初,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新版的《醫療機構消防安全管理九項規定》要求,嚴禁使用未經消防行政許可或者不符合消防技術標準要求的建筑物及場所,嚴禁違規新建、擴建、改建不符合消防安全標準的構筑物(含室內外裝修、建筑保溫、用途變更等)。
對于出現裝修、改造、施工等情況,相關作業單位要向醫療機構的消防安全管理部門備案和簽訂安全責任書,醫療機構則需要對前述備案信息開展突擊檢查。
在前述發布會上,北京市消防總隊副總隊長趙洋表示,我們將痛定思痛,舉一反三,聚焦醫院、養老機構、高層建筑、地下空間等場所、單位,扎實開展排查整治,推動落實消防安全責任,整改消防安全隱患,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據媒體報道,目前,北京市多家醫院已經收到通知,北京市衛健委計劃在19日下午6時召開全系統安全會,各醫院相關負責人參會。
火災警示
此次北京長峰醫院火災除了造成慘痛教訓,更是給外界發出警示,有較多老齡病患的醫療機構,如何進行適老化改造,讓行動不便的弱勢群體可以在火災中有更多逃生的可能?
在住院患者中,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居多,這并非長峰醫院所獨有的現象。隨著北京等地人口的快速老齡化和供給側醫療機構提供老齡服務的項目增多,如何在醫療機構開展適老化安全改造成為社會關切。
“對于任何一家醫療機構來說,其在投入運營之前,消防、環評等都應通過有關部門的專項驗收,才會對去發放相關的經營執照。”一家非公醫療機構分管建設標準的副院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其所在醫院已于19日上午緊急召開了針對院內消防安全檢查的會議,“接下來應該不少醫院會針對安全生產進行自查。”
該副院長認為,醫院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醫院里常有老人、孕婦、小孩、昏迷或者四肢不健全的病人,一旦發生火災這種緊急情況,他們的應對能力是很弱的。
據北京衛健委要求,“老年友善醫療機構”需要具有針對老年人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傳染病暴發應急處理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和實施。而在建設標準上,則需要滿足“走道、坡道的寬度足以讓兩個輪椅并行通過”。
“但這個規定并非是強制性執行的。” 一位養老從業人士告訴記者,該評定工作更多是針對方便老年人就醫的層面來考慮。至于火災中如何逃離,更多為失能而非年齡所致。不僅是老人,所有臥床人群的消防撤離都是個難點,因為火災發生之后很難自主逃生,大部分時候只能在防止火情和避免火災快速擴散的層面考慮。
從消防安全角度講,層數越高,火災情況下越不利于安全疏散。為方便老年人在火災等情景下逃生,是否應當將病區設計在低層呢?
前述養老從業人士表示,目前,尚未有相關規定。
而在莊一強看來,這樣不可行也沒有必要。“大城市的空間有限,許多大型醫療機構的住院部都為高層建筑,甚至高達30層,這就像有老人家住在高層一樣正常。”
廣東樂居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亮則認為,醫院的樓高應該與建筑耐火等級相匹配。“比如,當醫院和療養院的住院部分采用三級耐火等級建筑時,不應超過2層;采用四級耐火等級建筑時,應為單層;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或二層。”
另有一位醫院質量認證評估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提升醫院消防安全水平的關鍵,也取決提升醫護人員、管理者對于這一領域的重視程度,“我們在對國內醫院進行質量評估過程中,也會建議醫院成立物理環境質量管理委員會,使得消防安全在每一個臨床模塊中都有專人、專享負責,并且定期進行巡檢、演習。”
“有了物理環境質量管理委員會后,醫院還需要針對執行表單進行逐項落地,消防安全上,安全出口、逃生通道、屏蔽門等都要進行檢查,比較容易忽視的備用發電機也要落實到位;才能盡可能避免每一次險情。”該負責人說。
對于此次長峰醫院火災事件經初步調查是由于內部裝修所致,楊亮告訴記者,老年人建筑的內部裝修材料應采用不燃、難燃材料,以減少火災荷載,并盡量避免采用燃燒時會產生大量濃煙和有毒氣體的材料。
此外,楊亮建議,考慮到老年人建筑的特殊性,應設置火災智能救助系統,一旦發生火災或其他緊急事件時,探測器會自動報警,或由老人手動按下救助按鈕,信號通過GPS或TD無線網絡技術傳輸到監控中心、轄區消防巡防車、火災調度指揮中心,為救助贏得時間。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