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18日,“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投資促進伙伴計劃”正式啟動。該計劃旨在搭建上海生物醫藥領域投資促進平臺,整合產業招商資源。
“生物醫藥是上海集中精銳力量、加快發展突破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在啟動大會上,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生物醫藥產業處處長李甲稱,2023年,上海將強化前瞻謀劃、深化資源整合,推動全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邁上9000億元,其中制造業產值計劃突破2000億元。
會上同時發布的《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投資指南》顯示,2022年,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8537億元,同比增長5.7%。同時,上海新增11家生物醫藥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累計30家上市企業,其企業總數及募資總額居全國第一。
在啟動會上,來自醫療行業的專業咨詢機構艾昆緯的執行總監柴研發表演講,分享了他對全球和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趨勢的觀察。他提到,未來生物藥市場將持續高速增長,2015年-2025年,生物藥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10%)遠遠超過化藥(2%)及全球醫藥市場平均增速(5%),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新興生物制藥公司正在成為創新引擎。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全球新興生物制藥公司對研發創新的貢獻占比翻了將近一倍;從創新力與成功率來看,新興生物制藥公司早期及整體成功率都略高。
柴研認為,新興生物制藥公司的研發創新力與大藥企水平相當,隨著新興生物制藥公司能力不斷提升甚至可能趕超。
然而,創新產品成功商業化是全球新興生物制藥公司面臨的共同挑戰。新興生物制藥公司不具備產品成功上市所需的豐富資源,包括產品商業化的人才與銷售團隊、銷售網絡與客戶資源等等,也不具備產品成功上市所需的執行經驗,自主商業化面臨挑戰。
近年來中國生物科技公司積極尋求IPO,在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中,以港股為例,60%港股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已進入商業化階段,不少公司自主商業化的產品銷量不俗。隨著中國新興生物制藥公司批量進入產品商業化階段,未來3-5年這些公司將接受全面大考。
對于未來生物藥的趨勢,柴研分享認為,從研發管線來看,腫瘤、神經疾病、罕見病是目前全球研發創新的重點領域。以細胞和基因治療為代表的下一代療法創新在全球飛速發展,研發管線數量在過去十年間翻了4倍。腫瘤在下一代療法中仍然是研發創新的重點領域,2021年超過40%下一代療法集中在腫瘤領域。
在全球生物制藥研發創新領域,中國正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在全球研發管線中,中國公司占比在過去15年間翻了6倍,并且是目前唯一占比仍在攀升的國家,尤其在新興療法研究中,中國公司更有機會彎道超車。與此同時,柴研認為中國創新藥目前仍面臨賽道集中、上市略慢等挑戰,產研結合與技術轉化仍需提高。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