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在2022年已超3.5萬家,軟件業務收入首次躍上十萬億元臺階,全年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達到108126億元,同比增長11.2%。
(相關資料圖)
4月15日,在武漢召開的2023(首屆)中國軟件創新發展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二級巡視員王少朋介紹了上述數據。
王少朋稱,2022年全國軟件業利潤總額12648億元,同比增長5.7%;軟件業務出口保持增長,去年軟件業務出口額達到524.1億美元,同比增長3.0%;軟件產品去年全年收入26583億元,同比增長9.9%,占全行業收入比重為24.6%,特別是工業軟件產品實現收入2407億元,同比增長14.3%,高出全行業整體水平3.1個百分點。
在中國軟件創新發展大會上,現場共簽約重點項目23個,總投資金額40.57億元。其中軟件總部類項目7個,金額6.5億元;軟件園區類項目4個,金額4.9億元;信息技術服務類項目12個,金額29.17億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大會演講中提到,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領域,企業的作用日益凸顯,尤其在開源軟件方面,中國企業貢獻正在增大。中國源代碼貢獻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二,但從人才培訓和人才培養方面還需加大投入,增加話語權。
湖北省高度重視軟件產業,全省現有軟件企業1100多家,2022年完成軟件業務收入2553.8億元,占中部六省總量的47.4%,同比增速20.7%,創近6年之最,其中武漢市軟件業務收入在全省占比達到98.6%。
為進一步促進軟件產業高速發展,湖北出臺了《湖北數字經濟強省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將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作為8條新興特色產業鏈之一,省財政拿出5億元資金支持包括軟件產業在內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
武漢作為中國軟件名城,2022年軟件業務收入規模達到2519億元,聚集軟件企業1100余家,培育了達夢數據庫、深度操作系統等民族軟件品牌,突破了CAD、EDA等多項“卡脖子”技術,為武漢更好服務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楊相衛表示,武漢將圍繞提升軟件產業綜合競爭力、技術創新力、平臺承載力等方面深化與各界合作,培育10個軟件重點領域,打造“2+4+N”軟件產業聚集區,力爭到2025年軟件業務收入突破4500億元,全市軟件產業載體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
王少朋提到,下一步,我國軟件產業要面向重點行業領域體系化布局,開展關鍵軟件攻關,加快補齊短板,前瞻布局、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新型軟件搶抓機遇,打造長板優勢,加快推動關鍵軟件在重點行業領域的應用推廣和創新迭代。
本次大會按照行業頭部高地的標準還評選發布了40家“2022年度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名牌企業”、60家“2022年度智慧賦能名企”,東軟集團、浪潮軟件、神州數碼、用友科技等國內頭部軟件企業均榜上有名。(實習生 孫懷宇對本文亦有貢獻)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