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股年報陸續披露,上市公司再次開啟分紅大PK。作為分紅“大戶”,銀行的派息方案一直備受關注。
【資料圖】
截至4月9日,已有24家A股上市銀行披露2022年年報,其中23家擬進行現金分紅,合計派息金額接近5400億元,其中有4家銀行分紅超過500億元,工商銀行作為唯一一家分紅超千億元的銀行繼續位居榜首;有5家銀行股息率超過7%,9家銀行股利支付率超過30%。
對比其他行業,銀行業的高比例現金分紅在整個A股占比較高。在去年股債市場大幅波動背景下,不少投資者再次感慨“買理財不如買銀行股”。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銀行股去年整體表現不佳,股價跌多漲少,分化明顯。
此外,不同銀行尤其中小銀行間分紅差異較大。面對盈利增長放緩和資本補充壓力,銀行如何平衡自身發展和股東回報成為重要議題,高分紅的“傳統”也引起業內討論。
23家銀行計劃派息5374億元
從已經披露年報的銀行來看,盡管去年面臨多重挑戰,營收增速普遍放緩,部分銀行甚至出現營收負增長,但多數銀行保持凈利潤的穩定增長。
在此背景下,銀行披露的分紅計劃依然很“大方”,23家已披露方案的上市銀行合計派息金額達到5374億元,其中多家銀行分紅金額再創新高。
放在整個A股市場,銀行業也一直最為“慷慨”。截至4月9日,A股已經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度分紅計劃,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分別以約1082億元、973億元、778億元、683億元派息金額占據前四位。
在A股“最壕”分紅榜TOP30中,銀行股占11席,除大型銀行外,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股份行分紅金額也在百億元以上,其中招商銀行以438億元總派息額居于交通銀行、郵儲銀行之前,是分紅最高的股份行。
從股利支付率來看,各行支付比例在12%~33%不等,對比23家銀行約1.85萬億元歸母凈利潤,整體支付比例接近29%。其中,浙商銀行、招商銀行、青島銀行以及六大國有銀行股利支付率普遍超過30%,另有11家支付率在20%以上。
目前披露財報的24家銀行中,僅鄭州銀行披露不派息,將以每10股轉1股進行轉股。另外除現金分紅外,瑞豐銀行還以每10股送3股進行送股。
作為目前唯一一家選擇不分紅的上市銀行,鄭州銀行已經連續第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該行在財報中表示,去年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加上持續讓利實體,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響。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風險持續暴露,該行去年不斷加強風險的前瞻管控,加快推進不良資產處置速度,制定風險化解處置方案,加大撥備計提力度,順應監管引導留存未分配利潤將有利于進一步增強風險抵御能力,留存的未分配利潤將用作該行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
財報數據顯示,去年鄭州銀行歸母凈利潤出現負增長,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由上年的9.49%降至9.29%。
買理財不如買銀行股?
分紅作為上市公司回饋股東的方式之一,持續穩定的分紅一方面可以體現公司良好的經營狀況,另一方面可以贏得長線資金的青睞,有一定的“市值管理”作用。
盡管銀行股當前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破凈率”居高不下,但從股利回報來看,銀行業表現占優。上述23家上市銀行中,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每股股利均超過1塊錢,分別為1.74元/股、1.19元/股,寧波銀行、重慶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北京銀行、工商銀行每股股利也均在0.3元以上。
從股息率來看,目前有15家銀行股息率在5%以上,其中5家銀行股息率超過7%,分別為渝農商行、浙商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其中渝農商行最高為7.4%,僅3家銀行股息率低于3%。
縱向對比來看,隨著多數銀行分紅金額、分紅比例創下新高,加上股價表現低迷,去年銀行股股息率普遍呈現上升趨勢。比如,興業銀行股息率較上年提升2.3個百分點超過7%,招商銀行、重慶銀行、郵儲銀行、渝農商行等股息率均較上年增超1個百分點。
以此來看,多數銀行的股利回報已經超越理財收益,尤其去年股債雙殺加上理財凈值化轉型全面落地,不少投資者理財賬本表現不佳,部分理財公司已經主動下調產品業績基準或是提前終止相關產品。
不過盡管股息率誘人,但在宏觀經濟尤其房地產行業下行預期下,銀行股本身去年跌多漲少。以披露年報的上市銀行為例,24家銀行僅8家在去年股價上漲,其中4家漲幅超過10%,常熟銀行漲幅最高為18.22%;16家股價下跌,其中平安銀行、鄭州銀行、瑞豐銀行跌幅均在20%以上,分化明顯。
分紅標準引爭議
從去年業績表現來看,不止鄭州銀行,行業普遍面臨凈息差進一步收窄的壓力,營收、凈利潤增速普遍放緩。上述24家銀行中,僅江陰銀行、鄭州銀行營收增速較上年略升,歸母凈利潤增速僅北京銀行、江陰銀行等7家較上年提升。
同期,浙商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12家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有所下滑。以現金分紅率超過30%的浙商銀行為例,其報告期末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降至8.05%,較上年末下降0.08個百分點,在同行中“墊底”。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上市銀行以及非上市銀行,在分紅方面往往存在兩個相反的傾向,一部分銀行通過高撥備覆蓋率“利潤藏了又藏”,但不愿意分紅或以極低的比例分紅,比如一些農商行;還有少數銀行業績平平、資本充足率較低,“打腫臉充胖子”以較高比例分紅,比如個別股份行。
招商銀行董事長繆建民在3月27日業績發布會上曾表示,上市公司不能當“鐵公雞”一毛不拔,但考慮到目前銀行總體處在經營的下行周期,不確定性、不穩定性、難以預料的因素非常多,提升分紅派息比例要等進入經營上行周期時考慮。
董希淼認為,當前較為關鍵的問題是沒有詳細的標準或指導原則,后續是否需要明確的監管指導或自律規范值得思考。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