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4月10日),全面注冊制迎來歷史性“敲鐘時刻”。
中重科技、中電港等10家企業將作為主板注冊制下首批企業,分別在滬深交易所上市。這距離全面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正式發布實施僅35個工作日。
近日,滬深交易所發布公告,主板注冊制首批10家企業已完成發行,具備上市條件,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上市時機成熟,將于4月10日舉行上市儀式。
【資料圖】
自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創板企業上市交易以來,A股市場迎來超千家企業在注冊制下完成發行上市,合計融資規模超1.2萬億元。
面對主板注冊制起航,多家企業和中介機構表示,預期發行上市效率將大大提高,不過伴隨主板包容性提升,企業和中介機構面臨的信息披露等責任也更重。
“注冊制改革下,交易所問詢的問題精簡、重點突出,在充分信息披露基礎上,有效縮短了審核周期,公司提交平移申請材料后,交易所當天完成受理,3月13日安排上會,3月16日獲得證監會注冊批文,我們明顯感受到注冊制下審核效率的提升,時間可預期性更強。”中電港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
中電港的保薦機構是中金公司。“全面注冊制下,更多的優質企業將登陸A股市場,投行有望分享由此帶來的IPO增量業務機會。”中金公司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不過全面注冊制對投行既是戰略機遇,也是巨大挑戰。
主板注冊制起航
在前期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等實踐基礎上,此次全面注冊制改革可謂推進“神速”。2月1日,證監會就全面注冊制主要制度規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2月17日,相關制度規則正式發布實施,期間僅用了13個工作日。
2月20日至3月3日交易所接收存量平移,3月4日起接收主板新申報企業申請,4月10日首批企業即將上市,前后僅35個工作日。
截至目前,在存量平移企業中,已有14家獲得注冊批文,其中,10家已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發行結果公告,分別為中信金屬、中重科技、常青科技、江鹽集團、柏誠股份、中電港、海森藥業、陜西能源、登康口腔、南礦集團,其中5家來自上交所、5家來自深交所。
10家企業中,6家屬于制造業,2家批發零售業,1家建筑業以及1家能源企業。首發價格最高的是海森藥業,為44.48元/股,首發市盈率最高的為陜西能源,達到90.63倍。
通過上市,企業最直接的益處是獲得一筆長期資金,加速業務發展。
“公司此次上市融資,計劃用于建設清水川能源電廠三期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陜西能源相關負責人表示,全部建成后,清水川能源電廠將成為西北最大火力發電廠,由此顯著提升公司發電業務收入,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海森藥業總經理艾林表示,海森藥業通過本次上市融資,以最合理、最高效的方式,獲得了未來數年發展所需的資金,募投項目的陸續投產將有效推動公司經營規模和經營質量的重大躍升,公司將進一步利用好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和投融資功能。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注冊制下上市公司合計達1075家,IPO融資1.2萬億元。今年以來,注冊制下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加。
以科創板為例,截至今年4月5日,上市公司已達512家,總市值6.72萬億。科創板設立了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允許未盈利企業、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上市,契合科技創新企業的特點和融資需求。特別是一批處于“卡脖子”技術攻關領域的“硬科技”企業登陸科創板,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行業形成產業集聚,有助于暢通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的高水平循環。
市場效率提升
相比過去的核準制,注冊制更加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發行條件更加精簡優化,更具包容性,尤其是審核流程可預期性更高,發行承銷機制也更加市場化。
陜西能源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平移受理、審核、過會、注冊及發行上市的各個環節,都充分感受到了交易所在全面注冊制背景下嚴謹專業、高效負責的態度。
“我們對注冊制下發行審核全流程的規范、透明、可預期的感受愈發深刻。”艾林說,在整個上市過程中,公司接受了監管部門的嚴格審核,也感受到了保薦機構對公司輔導的專業與全面,主要體現在法規和指引等更加簡潔和明確、與審核員的溝通更加便利、審核與注冊進度更加實時和透明、與中介機構的配合更加主動和高效等,這都提升了公司各項準備工作的可預判性,有利于公司做出更加合理的規劃。
登康口腔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說,登康口腔從今年2月20日平移受理到3月16日注冊生效,前后總共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企業及市場參與方獲得感明顯增強。
從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以來,資本市場無論從發行審核架構上,還是對科技創新的服務能力,以及交易、退市等關鍵制度創新,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注冊制下,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引入更加市場化的制度安排,對新股發行的價格、規模等不設任何行政性限制,顯著改善審核注冊的效率、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同步推進的交易、退市等關鍵制度創新,有助于二級市場定價效率提升。退市機制逐步實現常態化,不僅簡化退市程序,還完善了退市標準,退市力度明顯加大。
市場化改革需要法治化保障。近年來新證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出臺實施,從根本上扭轉了違法違規成本過低的局面。中辦、國辦印發《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零容忍”執法司法體制機制不斷健全。首例證券集體訴訟“康美案”判決賠償投資者24.59億元,成為資本市場法治史上的標志性事件。
市場生態優化
在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動下,資本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不斷提升,上市公司結構、投資者結構、估值體系發生積極變化,科技類公司占比、專業機構交易占比明顯上升,新股發行定價以及二級市場估值均出現優質優價的趨勢。市場秩序更加規范,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對市場的敬畏之心也逐步增強。
全面注冊制下,投行的執業迎來更深刻變革。更加成熟的市場,一方面使得投行的“看門人”角色進一步強化,另一方面則更要求投行從投資者的視角,以更加專業化、發展化的角度,來看待擬保薦的項目,在陪伴企業成長的過程中挖掘企業的投資價值,講好企業的投資故事,實現企業、中介機構和投資者的多方共贏。
前述中金負責人告訴記者,投行需要進一步提升投資、保薦、研究、估值定價等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練好內功,提升執業質量,做到既要保、又要薦。尤其是在保薦過程中,投行要嚴格做好盡職調查、協助企業做好整改規范,履行好資本市場“看門人”職責,保障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
中信建投一位投行人士也表示,全面注冊制的落地,將進一步推動券商投行由單純依賴牌照的通道業務,轉向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服務,助推投行全面提升執業能力和投行業務深度轉型。
在他看來,對于投行而言,真正的全生命周期服務是能夠在初創期、成長期企業中發現并鎖定優質客戶,并通過自身專業能力幫助優質客戶解決組織架構、規范管理、發展戰略、前期融資等一系列的問題,并在幫助企業完成上市后,繼續為企業上市后的規范管理、再融資、并購重組等提供服務。
中信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全面注冊制下,主板發行條件得以精簡優化,提高了直接融資的效率,為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提供了便利。在此背景下,信息披露質量和投行執業質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投行在面臨全面注冊制機遇的同時,也更多承擔了向資本市場輸送優質標的的責任。
“投行應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價值甄別和價值發現能力,為優質企業和投資者搭建對接橋梁。”他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