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晚間,TCL中環(002129.SZ)公告稱,擬發行不超138億元可轉債,用于年產35GW高純太陽能超薄單晶硅片智慧工廠項目、TCL中環25GW N型TOPCon高效太陽能電池工業4.0智慧工廠項目。
此次擬發行的138億元可轉債中,有相當大的資金比重——103億元將“砸向”電池片環節。
(相關資料圖)
“擬使用募集資金103億元新建25GW電池車間及其配套基礎設施,購置制絨一體機等各類生產工藝設備及儀器儀表。”TCL中環方面表示。
而剩下的35億元擬用于年產35GW高純太陽能超薄單晶硅片智慧工廠項目所需的廠房及其他配套設施等建設,購置生產所需的線切機、自動粘棒機、脫膠機、蒸煮粘板一體機等及配套自動化設備。
一直以來,TCL中環(002129.SZ)深耕硅片環節。截至目前,硅片依然是該公司主最大收入來源。2022年,該公司的硅片業務的營收占比高達75.96%。
從行業市占率來看,TCL中環與隆基綠能(601012.SH)形成硅片市場的雙寡頭格局,CR2(硅片市場占有率排名前2家的公司市場占有率之和)產量占比超過40%。截至2022年末,TCL中環的晶體產能達140GW,硅片外銷市場市占率為全球第一。
實際上,相較其他布局“一體化”的光伏企業,TCL中環的步伐不可謂早,業內也關注其在“專業化”和“一體化”上的戰略選擇。
幾天前的2022年業績說明會上,在被投資者問及公司是否有加大一體化布局的計劃,TCL中環財務總監張長旭回答道,“公司根據自身經營情況合理制定戰略規劃。”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在3月27日晚間披露的最新的年報中,TCL中環也沒有明確將進行“一體化”布局,而是強調“差異化經營”的概念。
TCL中環這樣評價目前的市場競爭環境,“高成長、高預期性光伏產業吸引大量資本涌入,新老玩家持續投資,各環節產能快擴張,產品趨于同質化,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產業格局面臨重塑。多晶硅料、單晶硅片、電池、組件階段性投資和達產周期形成的供需不平衡,造成部分產品周期性供應短缺或過剩,對市場環境及經營帶來不確定性。”
TCL中環認為,在這種市場競爭背景下,基于供應鏈安全、擴大出海口、應對貿易壁壘等目的,產業鏈各環節通過上下游延伸的方式,彌補自身短板,向“一體化”形態發展。
“公司始終認為,新能源光伏制造行業的未來發展仍將遵循經濟學的基本規律,對行業發展方向和自身發展路徑具有清晰的判斷和認知,始終堅持差異化的經營理念,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制造方式、商業模式創新,提升產品的自主研發能力和核心競爭力。”TCL中環表示。
另外,該公司的研發數據也從另一維度透露出其在“專業化”領域的堅守。
2022年年報顯示,TCL中環研發投入37.71億元,同比增長46.34%;研發人員數量1252人,同比2021年的1070人增長近兩成(17.01%)。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該公司累計擁有有效授權知識產權1223項,其中,發明149項,實用新型1035項,外觀1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21項,軟件著作權17項;受理狀態的專利747項,其中,發明專利568項,實用新型179項。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