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太平發布去年年度業績。總體來看,去年全年,中國太平展現了較強的韌性,在行業總體低迷的背景下,實現總保費收入2650億港元,人民幣口徑下增長4.6%;總資產14094億港元,人民幣口徑下同比增長11.7%。
尤其是太平人壽內含價值突破2400億港元,較去年末增長1.1%,人民幣口徑下同比增長10.4%。新業務價值增速表現在上市同業中處于較好水平,個銀13個月、25個月繼續率保持在90%以上,剩余邊際余額首次突破2000億元,個險代理人規模達39.1萬人,保持正增長態勢。
【資料圖】
但另一方面,受資本市場劇烈震蕩和國債收益率曲線下行的影響,凈利潤增速出現了下調,而這也是所有保險公司面對的現實。
對此,在中國太平召開的業績發布會上,中國太平管理層對投資、保費收入、未來展望等市場關注的問題作出了回應。
權益投資的策略上將更加多元化
年報顯示:去年,中國太平凈投資收益率為4.02%,總投資收益率為3.31%。對此,中國太平投資管理部總經理張作學坦言,投資收益確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和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他解釋,一是受境內股票市場大跌的影響,相關投資收益較上年同期存在較大幅度的下降。
二是受美聯儲持續超預期加息的影響,境外市場出現股債雙殺的罕見情況,雖然中國太平境外股票收益沒有達到預期收益目標,但投資組合的表現依舊好于恒生指數,展現出較好的抗跌性。
三是公司執行了較為嚴格的減值策略,為了充分反映持有資產風險情況的變化,太平對一些持續下跌的股票、基本面存在惡化的債券以及部分投資性物業計提了減值準備。
談及今年市場,張作學認為,2023年依然會面臨嚴峻復雜的宏觀形勢,“但隨著國內經濟復蘇、境外金融環境的邊際放松,這些積極的因素都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年市場表現會好于2022年,保險資金運用環境有望改善。”他說。
張作學介紹,今年,中國太平在權益投資的策略上將更加多元化,努力控制組合的整體波動,提升收益穩定性。
在債券投資方面,境外部分積極把握利率相對高位帶來的配置類機會,注重防范國別風險,境內部分抓住利率波動帶來的階段性交易機會和配置機會,在利率債、政策性金融債、信用債之間擇機配置。
在另類投資方面,中國太平將主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加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以資產戰略配置為引領,積極發揮戰術配置的調整,抓住市場給出的投資機會。“同時,在復雜環境下,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底線思維,嚴格防范各類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和系統性風險。”他說。
銀保渠道持續貢獻新業務價值
銀保渠道是中國太平的一大亮點,去年,銀保渠道保費由2021年的449.43億港元上升9.4%至491.51億港元。其中銀保續年期繳保費由2021年的355.49億港元增加至373.80億港元,上升5.2%。
太平人壽總經理程永紅說,銀保一直是太平人壽非常注重的一個渠道,太平人壽在起步階段即以銀保為突破口,之后又成為市場上最早推動銀保期繳銷售的保險公司,自2003年開始大規模推動銀保期繳業務,2008年銀保渠道期繳保費14億,2019年達到54億,而去年再創新高,首次站上了百億平臺,給出了相對滿意的答卷。
“在銀保渠道,我們希望不斷創新,做有價值的規模和有規模的價值,不斷提高銀保新業務價值在公司的貢獻。”她說。
程永紅介紹,今年在銀保業務方面,一是要做好渠道建設,主要是與工農中建等加大合作力度,開發私行的高端客戶,加強隊伍培養,只有專業的隊伍才能贏得銀行的認可。同時加大對銀行和保單購買者的客戶服務,用最好的狀態贏得合作伙伴的持續支持。
“未來,我相信銀保渠道將保持新單保費占比30%以上,在新業務價值的貢獻上有更好的表現。”她說。
中國太平董事長王思東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太平要用更加積極的態度看待形勢,用更加努力的工作適應和應對形勢,扎實推進中國太平高質量發展戰略,努力實現“七新”的發展目標,即“服務國家戰略有新作為、業務高質量發展有新進展、生態圈建設有新突破、綜合協同上新臺階、國際化發展有新格局、客戶服務有新提升、防范化解風險有新成效。
其中,在生態圈建設方面,王思東提出,要加快完成養老生態的組網,據了解,中國太平正在通過“輕重結合”的模式不斷豐富養老社區布局,構建多維度養老版圖。
截至2022年底,“自建+合作”養老社區已達到32家,服務網絡覆蓋21省27市,地域上實現東南西北中全覆蓋,功能上醫養、康養、旅養相貫通。其中,太平自有項目4家,分別為“梧桐人家”、“海棠人家”、“芙蓉人家”和“木棉人家”,另外,還在探索居家養老等。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