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遇上青春盛會
幾許春色淺贈他鄉之客
3月28日至3月31日
【資料圖】
成都大運會代表團團長春季會議
在成都舉行
來自各個國家(地區)的成都大運會代表團
都收到了一份來自成都的祝福
春風十里 花重錦官
花因城繁,城因花麗。成都自古就是一個與花有關、以花命名的城市。蕭遘《成都》詩云“月曉已開花市合”;陸游筆下的成都是“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五代時,后蜀國郡孟昶在成都遍植木芙蓉,環城“四十里如錦繡”......成都,遂得“蓉城”美譽。
“送君無可贈,持此代瑤華。”成都市武侯區玉林街道的手藝人,為八方來賓準備了滿載著成都生活美學的“春之美意”。
各國代表團抵達會場收到的第一份驚喜,就是“一花一畫一蓉寶”。其中,“一花”中的燃青春活力,綻友誼之花。
當事物達到最美好的狀態,便可稱之為“華”。在古漢語中,“華”與“花”是相通的。中華民族是愛花尚花的民族,重要的時刻都是離不開花的。
天府之國,春意相送,以花為媒,以愛相邀。一花一葉皆心意,一針一線鉤情誼。精美雅趣的手工花,浪漫而獨特,飽含著蓉城市民的巧思和祝福。絲絲入心的“蓉”耀之花,傾注熱情延續美好,祝福遠道而來的朋友們,一路繁花似錦,花路相隨。
花有約,春不誤。遇見春天,也遇見你。
春弄紙鳶,悅動蓉城
在成都大運會春團會主會場外,有一處特別的布置吸引了外國代表團的駐足。
“輕風托紙鳶,扶搖上青天。”蓄滿深深笑靨的春天,從一只風箏開始。
風箏,又叫“紙鳶”、“風鳶”,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風箏代表著“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天真無邪,寓意著“竹馬踉蹡沖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的祈福消災,寄托著“紅線凌空去,青云有路通”的美好憧憬。而今,風箏的意義早已超出其使用價值,更多地承載著中國人的傳統生活美學。
癸卯之春,成都市青羊區的中小學生們,親手DIY繪制300余盞紙鳶,贈予前來參與“春團會”的外國代表們。
“我學習中國畫已經7年了,這一次是杜甫的《水檻遣心二首》為創作靈感。希望將成都的美景畫在風箏上,讓外國朋友將成都的美麗永遠記在心里。”參與手繪風箏的成都市泡桐樹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呂行,向記者介紹自己的作品。
另一名來自泡桐樹小學三年級的魏書宏告訴記者:“雖然在風箏上畫畫很有難度,但如果我的畫作能給外國代表們帶來驚喜,能讓他們到感受這座文脈悠長的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我還是非常開心的。”
為了準備這份心意,360余名成都市中小學生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風箏上用中國傳統水墨技法,將代表成都的大熊貓、成都地標性建筑、成都美食等元素和成都春天的美景,悉心繪制于上。
成都市青羊區教育局副局長陳杰介紹,通過參加這次活動,讓青羊又多了一種向全世界運動員發出邀請和表達歡迎的方式。孩子們通過風箏畫,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青少年陽光自信、熱情好客的小小東道主形象。
莘莘學子飽蘸顏料的畫筆精心勾勒,一筆一畫、一色一調,描繪出心中所想,為大運增色添彩。手繪風箏將承載著中國青少年的希冀和祝福,愿各國嘉賓和運動員不負春光、不負青春,在成都放飛夢想、成就夢想。
風有約,春不誤。在成都,等風,也等你。
春煦滿懷 活力成都
蓉寶作為成都大運會的吉祥物,以熊貓為原型創作。其面部構思從川劇的臉譜樣式中獲取靈感,是成都大運會極具代表性的高知名度個性名片。蓉寶作為大運會的“團寵”,在出場的一瞬間就征服了很多外國嘉賓的心。
大運會執委會也為每一位代表準備了蓉寶玩偶,實現了外國友人從熊貓故鄉帶走一只“熊貓”的愿望。
中國風格、巴蜀韻味從“春團會”每個細節迎面而來,呈現出成都擁抱世界的姿態,體現著中華文化和天府文化的包容性、活力時尚的青春氣息。
拿到“一花一畫一蓉寶”,并興致勃勃地體驗了放風箏這一中國傳統民俗活動之后,國際大體聯秘書長艾瑞克·森超表示,將會繼續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積極推介成都大運會,“對于其他將要來到成都的國家來說,這將是一段美好的經歷”。
春花爛漫
紙鳶滿天
熊貓之都
遇見春天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