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的“速度極限”,即不引發通脹情況下的最高長期增速(maximum long-term rate),可能在2030年前跌至30年來最低水平。
這是世界銀行(下稱“世行”)在其最新發布的《下行的長期增長前景:趨勢、期望和政策》的報告中做出的判斷。該報告表示,各國需要采取大刀闊斧的政策,推動提高生產率,增加勞動力供應,擴大投資和貿易,以及充分挖掘服務業的潛力。
(資料圖)
這份報告首次全面評估了全球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之后的長期潛在產出增長率。這些增長率可被視為全球經濟的“速度極限”。
報告顯示,2022年至2030年的全球潛在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均值預計將比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的水平下降約三分之一,降至每年2.2%。發展中經濟體的降幅也同樣巨大:從2000年至2010年的每年6%下降到本個十年剩余時間的每年4%。如果發生全球金融危機或經濟衰退,下降幅度會更大。
世行研究表明,如果各國采取可持續的、以增長為導向的政策,潛在GDP增長率可以提高0.7個百分點,達到2.9%的年均增長率。全球潛在GDP增速的預期放緩將由此轉化為加速。
報告主要作者、世行預測局局長阿伊漢·高斯說:“全球必須推動大膽的集體性政策,以重振增長。在國家層面,每個發展中經濟體都需要再拿出最佳十年曾采用的一系列政策。在國際層面,政策應對需要加強全球合作,同時再次大力動員私人資本。”
報告的另一主要作者、世行預測局副局長弗蘭齊斯卡·奧恩佐格表示:“經濟衰退往往會降低潛在增長率。與衰退相比,系統性銀行危機對當下的打擊更大,但其影響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緩解。”
報告還著重闡述了國家層面可以采取的能夠有力促進長期增長前景的具體政策行動。
第一,要理順協調貨幣、財政和金融框架。報告表示,穩健的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框架可以緩和經濟周期的波動幅度。政策制定者應優先考慮抑制通脹、維持金融部門穩定、減少債務和恢復財政審慎。這些政策有利于增強投資者對國家機構和政策的信心,有助于各國吸引投資。
第二,要加大投資。在交通能源、氣候智慧型農業、制造業、土地和供水系統等領域進行合理投資,同時配合關鍵氣候目標,可以將每年潛在增長率提高0.3個百分點,并加強未來應對自然災害的韌性。
第三,要降低貿易成本。貿易成本,主要是與運輸、物流和法規相關的費用,使當今國際貿易商品的成本翻了一番。運輸和物流費用最高的國家可以采用此類費用最低的國家的貿易便利化和其他做法,將貿易成本減半。此外,貿易成本還能以氣候友好的方式降低,包括取消目前許多國家關稅表對碳密集型商品的偏向,以及消除對環境友好型商品和服務的準入限制。
第四,挖掘服務業潛力。服務業可以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服務出口總額中,以數字方式交付的、與信息通訊技術相關的專業服務的占比從2019年的40%攀升至2021年的50%以上。這一轉變如果能促進改善服務供給,可能會帶來重大的生產率提升。
第五,提高勞動參與率。到2030年,潛在GDP增長率的預期放緩約有一半將源于人口結構的變化——包括勞動年齡人口減少,隨著社會老齡化勞動參與率的下降。
報告提出,如果將整體勞動參與率提高到有記錄以來最好十年的增長率,可在2030年前將每年的全球潛在增長率提高0.2個百分點。在南亞、中東、北非等地區,如果2022年至2030年將女性勞動參與率提高到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平均水平,可將每年潛在GDP增長率提高1.2個百分點。
報告還強調了加強全球合作的必要性。自1990年以來的20多年里,全球經濟一體化一直推動著世界走向繁榮,但現在已舉步維艱。恢復這一推動力對于促進貿易、加快氣候行動和調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需的投資都至關重要。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