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3月25日,2023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的最后一天,臨近閉幕時間,香港會展中心的展覽現場仍然觀者眾多,若干畫廊的展位前排起長隊,須耐心等候才能進入觀賞作品。
開幕以來,藝術展官方持續匯總發布各家參展畫廊的銷售情況,國際大型畫廊和多家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本地的中小型畫廊均報出較好業績,有畫廊主戲稱,這一次在香港久違的集中“擺攤”,效果非常好。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進入第十年,疫情陰云消散,本屆展會成為2019年以來最具規模的一屆。據官方數據,五天展期內藝術展一共迎來了8.6萬名國際訪客。來訪者中包括百家國際博物館的館長、策展人和贊助人,以及來自70個國家的私人收藏家。
除了香港巴塞爾,人們此次香港之行的目的地,還包括投入重金建設多年的西九龍文化區,那里的M+視覺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戲曲中心等藝術機構,體現出香港推進文化藝術的持續戰略,而大館、南豐紗廠、六廠等藝術機構也推出頗具分量的展覽,吸引業內人士與公眾前往觀展交流。
177家畫廊亮相本屆香港巴塞爾,盡管與疫情前的參展畫廊數量相比有不小差距,但現場的火熱氛圍和對香港藝術活動的整體帶動,仍然令人明顯感受到這一場基于藝術品交易的商業盛會,在香港藝術全方位重啟的進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據了解,香港巴塞爾超過三分之二的參展畫廊在亞太地區設有展覽空間,其中33間畫廊在香港設有展覽空間。藝術展期間,香港畫廊空間充分發揮地利優勢,同時也在各自的空間推出展覽活動,與到訪香港的藝術界人士進行多層面交流。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閉幕后,展會總監樂思洋對參展畫廊與香港藝術界的支持表示感謝,她說:“相比以往任何一屆,這屆展會都更成功地鞏固了展會在區內扮演的關鍵角色,以獨具一格的方式連系亞洲內外的藝術圖景。”
巴塞爾藝術展行政總裁Noah Horowitz則表示:“我們的展會再次證明了我們作為區內頂尖文化盛事的地位。”對于一段時間以來香港與新加坡、東京和首爾等城市在亞洲藝術市場的競爭的觀點,他的言論也可視為一種回應,“香港再次證明了其作為亞洲藝術市場樞紐無容置疑的領先地位,以及在全球貿易當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喧嘩之中不乏批評和質疑。有人不認可參展藝術品的構成,認為國際畫廊帶到展會的作品過于保守,潮流取向的藝術品也太多;有人為香港和內地的中小型畫廊鳴不平,認為國際大畫廊不僅賺得盆滿缽滿,也吸引了最多的關注,其他畫廊有陪跑之嫌;還有自媒體發文評論香港巴塞爾的“觀眾等級劃分”,認為立足于做生意的商業藝博會無法真正推動城市和區域的藝術生態發展。
批評和質疑,對于以商業運營和政府行為作為基本框架的藝術生態而言,彌足珍貴。藝博會能在多大程度上體現和提升藝術的公共價值,一直有不同角度的討論,有人直言,藝博會與藝術本身關系不大。但不可否認,借助商業運營的巨大能量,藝博會尤其是香港巴塞爾這類大型展會,不僅是城市的重大文化事件與重要國際交流平臺,也已經成為當代藝術與多數民眾日常生活罕有的交集。作為日常文化娛樂活動、作為藝術主題“嘉年華”的藝博會,本身已經提供了一種公共價值。至于藝博會能否成為“藝術小白”們進一步理解、接受當代藝術的平臺,可以繼續觀察、討論。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