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聯常務副理事長楊昆24日在2023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表示,隨著后疫情時期國家經濟形勢的整體回升向好,全社會電力消費將有較大幅度增長。中電聯預測,今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約9.15萬億千瓦時,一季度增速將超過3%,全年增速在6%左右。
(相關資料圖)
1-2月,我國全社會用電量1.38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增速與2022年四季度增速基本接近,總體延續平穩增長態勢。
中電聯預計2023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部分區域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迎峰度夏期間,華東、華中、南方區域電力供需形勢偏緊;迎峰度冬期間,華東、華中、南方、西北區域電力供需偏緊。
今年前兩個月,全國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0%。其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25.4%,在全國各類產業中最高,顯示了電力行業的投資增長潛力。
楊昆表示,電力工程技術含量高、產業鏈長、帶動力強、市場前景廣闊,涉及材料供應、設備制造、物流運輸等領域,加大電力投資可以有效服務穩增長、穩就業。要充分發揮能源電力對經濟社會的基礎性支撐作用,為我國經濟穩步回升蓄力賦能。
今年電力行業形勢依然嚴峻,面臨著新挑戰。楊昆介紹,國際能源市場動蕩加劇,產業鏈供應鏈面臨嚴峻挑戰。由于地緣政治博弈加劇、貿易保護主義、俄烏沖突及系列制裁疊加影響,全球市場被割裂,國際合作“陣營化”趨勢增強,天然氣價格飆升,歐洲電價暴漲,煤炭等傳統能源成為保證電力供應的重要選擇。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有關數據,2022年全球電力需求總量同比增長2%,燃煤發電量增加1.5%,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導致發電成本大幅上升,煤炭需求量達到歷史新高。
楊昆還提到,隨著各行業電氣化進程加快,非傳統電力負荷快速發展,波動性和敏感性增強。新能源裝機比重持續增加,但未能形成電力供應的可靠替代,電力供應安全形勢嚴峻。從系統外部看,影響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原因更加多維。極端天氣的突發性干擾日益增加,電力信息化、數字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等非傳統安全日漸成為影響電力安全的重要因素。
加快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是電力改革的需要,也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國已初步建成“統一市場、兩級運作”的電力市場架構,形成了銜接省間、省內,覆蓋全范圍、全品種的市場體系。2022年,全國市場交易電量5.2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9%,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60.8%,同比提高15.4個百分點
楊昆指出,我國電力市場主體有待繼續培育,市場體系和機制建設正在推進,但是各省級市場建設進度不一,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市場的功能,還不能滿足各類市場主體需求。電力市場和綠證交易及碳市場、中長期市場和現貨市場、省間市場和省內市場的銜接不夠,評估監管體系相對滯后。保障電力市場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市場環境還有待完善,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需要進一步保障。
他表示,現行電力市場對新能源的適應性不足,新能源參與市場比例不高,約占全國新能源發電量20%,且以省間交易為主。燃煤發電的容量價值、靈活資源的調節價值尚未得到合理體現,輔助服務成本有待疏導。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