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當下,智能礦山建設是整個煤炭行業最大的課題,礦山機器人作為智能礦山最重要的裝備支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煤科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團沈陽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表示,當下礦山機器人在核心技術研發、市場普及和人才供給等方面都還面臨著一些亟待攻克的難題。
3月24日,中國“機器人+智能礦山”產業融合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二屆《智能礦山》理事會、特約編輯年會在深圳召開,對如何加快礦山智能化建設,深入推進智能礦山技術創新和建設實踐,引領礦山無人化智慧運行發展趨勢,促進礦山企業以及礦山機器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對機器人代替人類工作的不斷需求,人工智能在煤礦的研究和應用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國制造2025》發展規劃提出,要實現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能控制以及建設重點領域智能工廠,未來的煤礦將實現生產設備網絡化和生產現場無人化,這為智能煤礦發展提供了借鑒性指導。
目前,煤礦開采危險崗位主要分布在掘進、采煤、運輸、電氣、檢修、巡檢等作業地點,在這些危險崗位的井下礦工人數占到近60%,而事故死亡人數高達85%。為了從根源上解決煤炭行業的安全生產問題,同時提高煤礦生產的效率,礦山機器人將替代礦工完成這些高危作業,并將開創智能采礦新時代。
另一方面,機器原則上可以實現24小時工作,礦山機器人的普及,也可使得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對企業的經營水平和利潤控制都會起到很好的幫助。
“但現在礦山機器人的發展,仍面臨很多難題。”王雷表示,比如巡檢機器人,雖然已經在很多場景中實現了應用,但是在一些及其極端、復雜場景下仍有很多地方不適用。另外,現有的AI技術也還不足以支撐機器人在模仿人類方面達到關鍵決策控制感知方面的標準。同時,許多元器件也面臨著國產化難的問題。由此在輔助作業機器人領域,真正實現深層次代替人類下井進行高強度、高危勞動的整體進展還是比較慢的。除此之外,還缺乏相關的機制搭建、專業人才不足等問題,也制約了行業發展。
王雷表示,總體來看,礦山機器人這個方向前途是光明的,國家政策十分支持,市場需求旺盛;但同時也是任重道遠的,一是技術端的突破很難,二是產業端還有大量的事情要持續布局,三是人才供給端還存在短板。“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從業者一起參與其中,推進產業的發展。”
據王雷介紹,目前全國大概有5000座規模以上的礦井,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在十四五末期,最少要完成將近2000座礦井的智能化建設,進而再實現全部礦井的智能化。而每個礦井可能需要百十臺以上的相關生產設備,這些設備也都要逐漸實現無人化、智能化,即機器人化,整體市場前景可觀。
數據顯示,從市場規模來看,2021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達429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為175億美元,服務機器人為172億美元,特種機器人為82億美元。根據IFR、中國電子學會數據,預計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2024年有望達到660億美元。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