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瑞銀官宣收購瑞信過去近一周時間,市場仍在不斷消化這樁收購案的后續影響。
(資料圖片)
當地時間23日晚間,有歐洲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瑞士當局和瑞銀試圖最短在一個月之內完成對瑞信的收購,以留住客戶和員工。
倫敦商學院助理教授斯塔夫拉卡瓦長期研究銀行治理和金融監管問題。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斯塔夫拉卡瓦(Vania Stavrakeva)表達了對瑞信收購案所暴露出的問題的諸多擔憂。她認為,由于此次收購在操作層面漠視股東和債權人權益,可能會導致應急可轉債(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市場的萎縮,更將打壓銀行業估值。
第一財經:你如何評價此次對瑞信的處理方案?
斯塔夫拉卡瓦:我認為處理方案的操作方式存在問題。第一,方案在很短的時間之內迅速推出,尚不清楚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征求了多少股東的意見。目前看來,很多股東似乎都沒有發言權。
這一點之所以重要, 因為它涉及如何維護產權的核心問題,這也是一個公司治理問題。你不能無視股東,他們是資產的所有者,在沒有征求他們意見的情況下,一夜之間改變規則,從法律上來說,這樣的事情不應發生。
第二個問題是應急可轉債的處理方式。此次收購案中,應急可轉債在股東權益被減記之前便被直接全部減記,這簡直聞所未聞。
應急可轉債是一個規模高達數千億美元的市場,這個市場對行業和監管層來說都非常重要。它不僅影響瑞士,也影響美國、歐洲和亞洲。所以從本質上講,為了30億瑞士法郎,也就是瑞信被收購的價格,損害了一個價值數千億美元的市場,我認為這是個錯誤。
第一財經:目前市場條件下,還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嗎?
斯塔夫拉卡瓦:用收購的方式來解決瑞信的相關風險和危機,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思路,因為它能夠阻斷風險的蔓延。在當下,的確需要快刀斬亂麻,只是操作方式可以有所不同。
第一財經:圍繞瑞信的相關風險是否已完全解決?
斯塔夫拉卡瓦: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瑞信本身已經不存在了,但相關風險傳導到了其他領域,比如應急可轉債投資者遭遇被減記的損失。這些債務實際上優先級高于銀行的股權, 不是一件可以忽略的小事。
其他風險方面,就其他金融機構的損失而言,有一些沙特阿拉伯的大型機構投資者受到了沖擊。但這些投資者對監管機構來說不那么重要, 因為他們是成熟的投資者,應該有能力處理風險, 他們不應指望得到救助。
目前相關方討論的結果是,瑞信能夠傳導到其他歐元區和美國的金融機構的風險是有限的。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瑞信危機可以說已經告一段落。
第一財經:歐洲和美國已經有多家銀行遭遇危機,影響也外溢到了包括亞洲在內的其他主要市場。這是否會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斯塔夫拉卡瓦:這個問題非常好,也是一個需要搞清楚的問題,即全球金融危機的定義。目前金融領域存在問題,但與2008年經歷的全球金融危機有很大不同。現在銀行業面對危機,銀行股的估值由于種種原因受到打壓。這是銀行業的危機,但不是我們對金融危機的標準定義。
通常,當我們談論金融危機的時候,行業監管機構和政府關注的是對實體經濟的顯著的溢出效應,而現在美國和歐洲主要擔憂的是銀行業的結構性變化。
商業銀行相當一部分利潤來自息差。但如果成熟的投資者突然意識到,他們可以迅速開立投資賬戶并投資于短期政府債券,獲得更高的利率,銀行存款會大量流失,于是就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銀行業面對的危機。
第一財經:瑞信收購案的長期影響是什么?
斯塔夫拉卡瓦:長期來看,在于對銀行監管趨勢的影響, 在于對發達經濟體在產權問題上的重視程度的影響。對于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銀行,政府會有更加嚴格的監管。
我主要擔心的是,這樁交易之后,銀行股的估值會持續下降,應急可轉債市場也將縮水,而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巨大的市場。在我看來,這就是瑞信被收購案的操作方式將帶來的后果。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