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國家能源局印發《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下稱《法案》),旨在推進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
《法案》提出,到2025年,大力推動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積極擴大油氣企業開發利用綠電規模。大力推進油氣企業發展新能源產業,持續推動能源生產供應結構轉型升級。積極推進陸上油氣勘探開發自消納風電和光伏發電,風光發電集中式和分布式開發。
《法案》還指出,統籌推進海上風電與油氣勘探開發,形成海上風電與油氣田區域電力系統互補供電模式,逐步實現產業融合發展。
【資料圖】
光大證券認為,在《方案》強調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提高油氣商品供應量,推進風電、光伏、儲能等新能源項目建設的背景下,“三桶油”有望實現油氣勘探開發和能源轉型的協同發展。
實際上,以“三桶油”為代表的石油石化企業近年來正在布局新能源產業,旨在推動能源轉型升級。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中國石化(600028.SH)這一宣稱“中國第一氫能公司”的石化巨頭在新能源的氫能產業的布局情況,發現該公司自2019年以來,在制氫、儲氫、加氫、用氫的關鍵技術、關鍵設備、關鍵材料領域幾乎一個沒落下,以投資、合作、引進等各種方式“織”起新能源氫能產業鏈網絡。
在新能源氫能產業鏈的用氫環節,中國石化選擇戰略投資獨角獸企業如重塑股份、中鼎恒盛、舜華新能源。在制氫環節,中國石化通過與康明斯合資成立合資公司、與隆基綠能(601012.SH)合作擴大“朋友圈”。在儲氫和加氫環節,中國石化“第一個吃螃蟹”,早在2014年建成國內首條、也是目前最長的輸氫管線——全長42千米的中石化巴陵石化氫氣輸送管線,并且發展至今已建成3條氫氣長輸管線。
截至目前,中國石化已建成加氫站74座、充換電站超1000座、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點超1000 座。該公司計劃,到2025年,累計建成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混合站、5000座充換電站,建成加氫能力12萬噸/年左右。
2021年起,中國石油(601857.SH)不僅成立了深圳新能源研究院,還在北京建成投運了首座油氣氫電非綜合服務示范站。2022年8月,根據公司新能源戰略規劃,中國石油將其“勘探與生產分公司”更名為“油氣和新能源分公司”。2022年上半年,該公司新獲風光發電指標5360兆瓦,新增地熱供暖面積1120萬平方米,投產首座水面光伏電站。
此外,中國石油計劃在2025年前大力部署氫能產業鏈、化石能源清潔轉化及CCS/CCUS,探索以更低成本實現化石能源的清潔開發利用。
中國海油(600938.SH)利用自身海洋優勢,加速發展海上風電。在2022年上半年成立了新能源分公司,以統籌海陸風光發電等新能源業務,并在同期提出大力推動CCS/CCUS研究,加快發展海上風電,擇優發展陸上光伏發電。
“中國海油將積極發展新能源,每年資本開支的5%至10%將用于海上風電,以保持與全球同步的能源轉型的步伐。”中國海油首席財務官謝尉志日前再次這樣公開強調新能源業務的重要性。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