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召開“礪劍2023”上海公安新聞發布會,通報上海警方嚴厲打擊假借收藏品投資實施詐騙犯罪的措施成效,市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莊莉強主持會議,刑偵總隊八支隊支隊長童銘、閔行公安分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高峰、閔行公安分局刑偵支隊反詐專班負責人劉學出席會議。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上海警方依托新型現代警務機制,結合“礪劍”系列專項行動,始終嚴厲打擊假借“收藏品投資”實施詐騙的違法犯罪活動,多次開展集中收網,先后打掉此類詐騙團伙26個,最大限度壓縮詐騙分子的生存空間,切實守護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
緊盯新動向 守護錢袋子
字畫、古玩、錢幣、郵票等收藏品因具有藝術價值和升值空間而廣受收藏愛好者和價值投資者追捧,不法分子也隨之假借“收藏品投資”名義實施詐騙。
從近期偵破的收藏品詐騙案件來看,中老年群體上當受騙占比較高,而詐騙手法也隨著時代發展而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
詐騙分子在引流環節,由原先的線下推銷逐步轉變為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收藏愛好者個人信息,事先精心設計詐騙話術,以電話引流、網絡推廣等方式,設置“高回報”“暴富”誘餌,誘騙特定群體高價購買價格低廉的工藝品,或套路收藏者支付各類高昂的拍賣鑒定費,一步步騙取市民群眾錢財。
對此,上海警方從警情研判、群眾舉報、類案分析等方面入手,時刻關注收藏品詐騙犯罪的新動向、新特點,注重對每一起案件的深挖徹查,及時組織開展系列集中收網行動,切實做到打窩點、搗團伙、摧網絡、斬鏈條,將詐騙分子繩之以法,為受騙群眾挽回損失。
萬變的噱頭 不變的套路
升值快、高回報、無風險,是犯罪分子慣用的收藏品詐騙套路。無論是“限量發售、絕版藏品”的噱頭,還是“高額回報、只賺不賠”的承諾,騙子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掏空你的錢袋子。
經警方梳理,詐騙分子慣用的作案手法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以高價拍賣為噱頭,騙取拍賣服務費。詐騙分子通常開設虛構公司,假借幫助鑒定、代理備案、上拍等名義,取得藏品持有者信任后,使用自制偽造的鑒定證書、備案證書等文件,并雇人進行虛假拍賣,從而騙取鑒定費、備案費、保管費、拍賣圖錄費等費用。此類手法的案件在2021年前較為多發,但隨著打擊整治力度的不斷加大,目前此類詐騙案件在本市已基本無發案。
第二種是虛構藏品價值,誆騙被害人高價購買虛假藏品。詐騙分子通常利用互聯網社交平臺或電話通訊等方式,通過話術推銷濫竽充數、以新仿舊、無收藏價值的“工藝品”,并許諾“保值增值”甚至“高價回收”,以達到騙取被害人付錢購買的目的。目前,此類手法的案件在本市仍時有發生,去年下半年以來,警方相繼偵破了多起涉及銷售“文玩字畫、紀念幣”等虛假收藏品、藝術品的詐騙案件。
警方提示
收藏品行業具有特殊性,買賣和鑒定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及資質。市民群眾如參與收藏品投資或拍賣,在不具備相應鑒別能力的情況下,務必謹慎小心,一定要通過具有專業經營資質的文玩商店或拍賣公司購買具有收藏價值的收藏品,不要輕信電話、網絡推銷,切莫相信“高價獲利”“承諾回購”等虛假宣傳,在投資前要與子女親友聯系溝通,以免因一時沖動而陷入圈套,造成財產損失。
市民群眾如果對收藏品、文物、古玩等物品有鑒定需求,可前往國家文物部門設立的公益性鑒定機構尋求免費鑒定服務。如果要拍賣藏品,應認準有拍賣資質的拍賣公司,正規拍賣公司在藏品未成交之前不會向賣家收取任何費用。
一旦發覺被騙,要在固定相關交易證據的同時及時報警求助。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