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提前售罄、網下認購金額刷新市場紀錄……本月亮相的全國首批兩只新能源公募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見證了市場的熱烈追捧,也讓新能源企業和投資者摩拳擦掌。
【資料圖】
3月2日,中國證監會官網顯示,中航京能光伏REIT和中信建投國家電投新能源REIT正式獲得批復,這標志著我國REITs市場迎來全國首批新能源REITs。
3月14日,兩只新能源REITs面向公眾投資者發售。發售當晚,原計劃募集兩日的兩只新能源REITs均在首日“售罄”,因此提前結束募集。而且,由于公眾投資認購踴躍,公眾投資者認購總量超過公眾發售總量,啟動了比例配售。
3月21日,兩只新能源REITs分別發布合同生效公告,宣告兩只REITs已于20日正式成立。
至此,全國首批新能源公募REITs完整走過了獲批、發售、成立的關鍵節點,懸在新能源和公募REITs從業者心頭的“靴子”也終于落地。多位業界人士認為,新能源項目在公募REITs領域的首次亮相,標志著我國在新能源領域重資產行業融資創新模式的成功探索,也向資本市場提供了支持實體經濟的綠色金融投資新渠道。
不過,仍然有一些外界的疑問沒被打消。REITs究竟能為新能源企業帶來多大的實際利好?項目獲批存在哪些顯性和隱性門檻?完善新能源REITs市場還要解決哪些問題?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多位投資領域和研究機構人士。
為何需要REITs?
新能源界對REITs的信心日漸明朗,始于一年多前。
2021年7月2日,國家發改委與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958號文”),明確將風電、光伏發電、水力發電等清潔能源項目納入試點范圍。
張為是中航京能光伏REIT的基金經理。他在上述通知公布的第三天,便進場與京能國際談起了新能源REITs的合作。對于雙方為何迸發出極大的熱情,他稱“企業往往不缺資金,但是缺資本金”。
企業的融資方式一般分為債權性融資和權益性融資。債權性融資是通過增加企業負債來獲得的,這就意味著它存在撬動資金的“天花板”,在企業資產值相對固定的情況下不可能無限“加杠桿”。而權益性融資則不同,它是通過擴大企業的所有者權益來實現的,沒有固定的股利負擔。
REITs正是一種新型的權益性融資。它既可以讓企業得到投資發展所需資金,又能夠增加資本金,同時,資本金的增加還能使企業撬動更多債權性資金,使企業維持合理的資產負債結構、降低負債率。
具體到新能源領域而言,中指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負責人蔣云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新能源項目主要資金來源是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實際運營中也有工程公司工程墊款、供應商先發貨后付款等方式,對于一些大型國有電力公司來說,資金來源比較通暢,而小的創新型新能源公司,融資則存在一定的困難。
“無論新能源項目原先采取的是權益性還是債權性融資,只要采取REITs的方式,都降低了企業短期資金的壓力。而且通過REITs規范了項目的運營,對新能源項目自身也有提升的作用,使新能源企業更關注長期發展而不是僅僅注重短期效益。”蔣云峰說。
張為告訴記者,除了能源企業自身以外,基金方面也有較高熱情。以中航為例,中航基金目前管理的中航首鋼綠能REIT即是首批9只上市REITs之一,底層資產是生物質發電項目。有了行業經驗加之政策導向,中航基金在充實項目儲備庫的過程中,對清潔能源項目特別留意。2021年,中航基金發現京能國際希望借力REITs有效地融通資金并降低負債。于是,雙方一拍即合。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從2021年下半年起,新能源REITs便掀起了一場申報熱潮。據不完全統計,深圳能源、金風科技、特變電工、華電國際等多家上市公司都曾發布公告稱,聚焦于能源供應,發力公募REITs。
而在近期,兩只新能源REITs提前結束募集,超額認購倍數、配售比例等多個指標,也彰顯了市場對于這類資產的高認可度。
中信建投國家電投新能源REIT發布認購申請確認比例結果的公告顯示,根據戰略投資者、網下投資者及公眾投資者的認購份額測算,合計投資人認購金額突破1500億元。這也是首個網下認購突破千億的公募REITs項目,再創我國公募REITs市場新高,網下投資者認購倍數為84.48倍,創發行規模40億元以上的項目新高。
上交所公告顯示,中航京能光伏REIT成立規模29.346億元,總發售份額3億份。其中,公眾投資者認購金額達292.54億元,與初始發售規模1.85億元相比,認購倍數高達158倍。
籌備一年半,產品是否易復制?
從2021年7月958號文首次明確將清潔能源項目納入試點范圍,到2023年3月作為全國首批新能源REITs正式獲得批復,中航京能光伏REIT項目籌備花費了超過一年半的時間。這期間經歷了什么?
張為告訴記者,破解新能源行業的補貼風險和完善土地手續是兩項核心任務,也是目前新能源REITs立項中面臨的普遍難點。
根據中航京能光伏REIT招募說明書,該產品的基礎設施資產為陜西榆林的3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和湖北隨州1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由于早年間建設的光伏電站造價較高,為了扶持光伏產業、推動能源轉型,財政部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通過補貼與企業上網電量掛鉤的方式扶持企業,這部分補貼也就是行業常說的“國補”。但隨著近年光伏產業迅速發展,財政資金承壓,國補發放周期越來越長,進而導致企業底層現金流變得不穩定,這也成為整個行業面臨的問題。
為了避免“基金穩定分紅”與“國補發放周期”不匹配,張為團隊反復比較后得出方案:“讓項目公司通過保理去融資。國補是應收賬款,在法律上是一種債權關系,通過應收賬款保理融資的方式,有助于REITs基金平滑各年現金流,穩定投資人分紅預期。”張為說,“這也是這個項目的創新點。”
另一個難題是土地。由于集中式光伏電站占地面積較大,以榆林項目為例,項目總裝機容量300兆瓦,占地600多萬平方米,這些地主要處于偏遠的農村地區,不同于城市用地的出讓關系,建設光伏板占用的大量土地實際上是租賃當地村集體的土地。然而,因項目啟動時間較早,當時一些手續辦理并不規范。因此,張為團隊在結合相關法規完善土地租賃手續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
經過了從無到有的探索,目前新能源REITs產品熱度雖高,但是數量仍然稀缺。今后什么樣的新能源REITs能夠率先得到批復、贏得市場青睞?
金融智庫RCREIT(REITs研究中心)主任劉洋對第一財經表示,根據958號文,目前公募REITs試點項目基本條件要求相對較高:一是優先支持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行業龍頭企業的項目;二是項目需運營成熟,項目原則上運營3年以上,預計未來3年凈現金流分派率(預計年度可分配現金流/目標不動產評估凈值)原則上不低于4%;三是資產規模符合要求,首次發行資產估值原則上不低于10億元。
蔣云峰認為,核心資產價值、未來收益、不確定性程度都是影響新能源REITs能否批復或得到市場青睞的核心指標,同時背后的發起人也是重要因素。此外,新能源REITs可能還有兩個發行門檻,一是政策門檻,即項目發展方向和所在地理區域等,是否符合國家政策引導的方向;二是技術門檻,即新能源項目采用的技術是否先進、企業技術能力是否過硬等。
“首先,產品的合規性方面零瑕疵是第一位的,這直接決定了項目能否得到監管部門的認可。其次才是收益性,這也是投資人比較看重的。我們認為,由于國內的新能源裝機規模體量非常大,而且新能源資產的標準化程度比較高,經營相對簡單,收入主要依靠電費,因此在達到文件規定的硬性條件的情況下,所謂復制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張為進一步解釋稱。
顧慮仍在,前景如何?
在與張為接觸的行業人士中,不乏能源企業和投資者表達多重顧慮。
對于能源企業而言,他們往往不愿因發行REITs而放棄對項目的控制權,或是降低企業的資產規模。此時,企業通常采取的策略是,一方面控制持有規模,例如持有34%~51%的基金份額,前者是會計師判定控股的最低標準。另一方面在財務方面采取并表管理,這意味著在資產負債表中該項目的權益和資產仍然保留,沒有因此降低企業的資產規模。
對于投資者而言,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等帶來的收益風險是普遍存在的顧慮。蔣云峰稱,與房地產、基建領域等其他不動產相比,新能源項目具有明顯的不同點。例如,技術迭代快、前期投資大、不確定性強等,特別是入網風險,上網電價波動較大,政府的支持政策持續退坡、補貼發放時間、未來的碳交易權價值等均存在不確定性,收益的靜態估算往往偏差較大,對于證券化產品來說,這些都必須提前充分考慮。
后市發展空間如何?多位分析人士給出了信心大于顧慮的預期。
中金公司研究部風光公用環保分析師劉佳妮對第一財經表示,REITs的收益來源于底層資產貢獻的現金流和資產增值收益,新能源盈利模式具備一定優勢。收入方面,各項目的裝機量在投資初期基本確定,對應的發電量和售電量相對穩定,上網電價有一定保障,且綠色環境價值有望逐步被認可。成本方面,營業成本以固定資產折舊為主,屬于固定成本,擾動項較少。因此,新能源項目收益具有較強的可預測性和穩定性,是具有固定收益特征的權益類資產,適用于偏好穩定的收益和現金流的投資人。
“作為相對較新的融資模式,電力企業在采用初期較為謹慎,在底層資產的選擇和二級市場估值上處于摸索階段。隨著新能源公募REITs落地,我們認為有望切實幫助企業盤活資產、減輕杠桿壓力,看好后續進展加快。”劉佳妮稱。
這個方興未艾的市場目前也仍然存在提升的空間。劉洋認為,一方面,應鼓勵推動地方和新能源企業拿出更多優質資產參與試點,擴大新能源REITs市場規模,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另一方面,應建立高效透明的新能源REITs擴募機制,有利于盤活新能源項目存量資產再投資,做大做強新能源企業產融結合平臺。
蔣云峰建議,首先,應組織技術方面的專家對新能源REITs核心資產進行全方位的評價,能數字化的指標要進行數字化;其次,要建立相對完善的新能源REITs的評價體系,可組織相關專業以及金融行業人員共同構建新能源REITs的評價體系,使市場有定價和投資的可靠依據;再者,要培養對新能源REITs有較強分析能力的人才,不僅具備金融方面的知識,而且能夠深入理解新能源行業的政策環境和技術狀況,這類人才目前較為緊缺。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