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利率時期,是否會引發壽險產品實際投資收益低于合同預定利率,產生利差損風險?一場由監管發起的與此相關的全國性壽險公司調研3月23日即將進行。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銀保監會當日上午將召集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及20多家壽險公司在北京、南京、武漢三地召開座談會,以引導行業降低負債成本,加強行業負債質量管理。
誰去參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此次座談會的召集范圍包括行業協會及超過20家壽險公司,分為北京、南京、武漢三個會場召開,出席人員基本均為壽險公司的總精算師。
北京會場除了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之外,還包括中國人壽、陽光人壽、中郵人壽、中信保誠人壽、信美相互人壽等8家險企;南京會場被召集的保險公司包括太保壽險、工銀安盛人壽、安聯人壽、中韓人壽等8家險企;武漢會場則包括合眾人壽、國華人壽、國寶人壽、三峽人壽等7家險企。
“從這次參與調研的壽險公司名單來看,是比較全面的,代表了行業中各種類型的公司,包括大型壽險公司、銀郵系公司、外資公司、中小公司等。從各個類型公司反饋的情況來綜合的話,也比較能夠全面地反映行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一名即將前去參會的險企總精算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座談會談點什么?
從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此次調研重點包括六大方面,分別是:
(一)公司負債成本情況。包括:普通險預定利率分布、分紅險預定利率和分紅水平、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和結算利率情況、銷售費用情況等。
(二)公司負債與資產匹配情況。包括歷史投資收益水平、負債與資產期限匹配、成本收益匹配情況等。
(三)對公司負債成本合理性的判斷,如果認為負債成本不合理,說明公司下一步擬采取的措施。
(四)降低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對公司的影響,包括對新產品定價、存量業務退保、銷售行為、市場競爭變化分析等的影響。
(五)降低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對行業的影響。
(六)對監管部門或行業協會推動行業降低負債成本、提高負債質量的意見和建議。
“這些內容其實也囊括了壽險公司負債管理的要點,我們這兩天都在為明天的這個會議調研內容做一些數據、分析等準備。”上述總精算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明天的座談主要還是為了調研,估計不會立刻就有相應動作,但這些顯然是為了后續的政策進行鋪墊。”
為何會有此次座談會?
“目前我們處在低利率環境中,而部分險企近期的產品預定利率可能會到3.5%,預定利率具有剛兌性質,中長期來看,如果低利率環境沒有太大變化,那利差損必然成為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其實監管近年來也一直在關注這一問題。”談起此次座談會的起因,上述總精算師表示。
所謂利差,指的是保險公司實際的投資收益與有效保險合同的平均預定利率之差,利差益即為實際投資收益高于預定利率,反之則面臨利差損。產品定價及投資風險的管控失效均可能造成利差損風險。
一旦發生利差損,保險公司的經營無疑將面臨重大沖擊,由于壽險產品的預定利率存在剛兌性,一旦投資收益無法覆蓋產品預定利率,則會出現償付能力問題,現金流將面臨枯竭,保險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將受到挑戰,由此也可能引發一系列行業的系統性風險。
業內人士表示,在過去幾年,為了吸引客戶,一些平均預定利率4.025%的年金險橫空出世并受到廣泛歡迎,但面對低利率環境,這樣的產品顯然容易發生利差損風險。2019年,為了防范利差損風險,監管部門對人身險預定利率進行調控,當年年底,定價利率4.025%的年金險徹底退出市場。
2020年8月份,因部分人身險公司的萬能險賬戶財務收益率低于實際結算利率,存在利差損等風險隱患,銀保監會約談了12家人身險公司總經理和總精算師,責令其立即整改,根據萬能賬戶實際投資情況科學合理確定結算利率。
上述總精算師稱:“在4.025%年金險之后,一些公司的產品預定利率仍然有3.5%,包括近兩年火爆市場的增額終身壽險,直接抬高了其負債成本。”
從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來看,去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保險資金年化財務收益率分別為3.66%、3.47%、3.76%,這已比較接近預定利率。由此來看,監管對于保險負債成本的管理和利差損風險的關注不無道理。
行業資管人士普遍的看法是,去年疊加疫情影響、地緣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導致了資本市場動蕩,從而讓保險資金投資業績不太好看,而今年隨著國內經濟復蘇,盡管保險資金投資收益將有所回暖,但防范利差損風險仍然會成為未來保險行業要面臨的一大挑戰。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盡管短期內可能還不至于發生太大的風險事件,但壽險產品往往期限較長,從中長期來看,利差損風險顯然是需要擔憂的。”上述總精算師表示。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