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不死鳥”佳兆業復牌后,其他仍在停牌的房企如何闖關,近期被業內廣泛關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自去年4月份開始,由于未能按時披露2021年度業績,港股上市的超十家房企開始停牌,除了日前復牌的佳兆業、景瑞控股外,目前中國奧園、融創中國、世茂集團、中國恒大、花樣年控股等企業仍在沉寂中,等待在資本市場獲得“通行令”。
一位已停牌出險房企人士告訴第一財經,目前公司已開始籌備公布延期的業績,債務重組工作也在加速推進中,雖然沒有具體時間表,但企業正在努力恢復正常經營狀態。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也重點提及房企風險化解問題。他表示,一方面要對優質房企一視同仁,支持優質國有房企、民營房企,改善企業資產負債狀況;另一方面抓出險房企,幫助出險房企“自救”,同時嚴格依法依規處置。
克而瑞方面認為,房企紓困的核心在銷售,有了銷售回款保障,才能從根本上化解房企的資金和債務問題。對凈資產為正的房企,應大力支持其加快資產處置或引入戰投等,并降低利息成本,緩解償債壓力;對資不抵債的房企,要盡快落實債務重組。
圖片攝影:任玉明
股票摘牌風險
一年一度財報季來臨,地產板塊一片陰霾,不少房企業績預虧。然而,有的房企上演了財報難產的情節,股票即將面臨停牌。
近日大發地產發布公告稱,可能延遲刊發2022年年度業績。截至公告日,大發地產仍正在落實委任新核數師,以填補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辭任的臨時空缺。
按港交所相關規定,如果發行人無法根據上市規則發布初步業績,需要公布尚未與核數師達成一致的財務業績,只要材料可用。不過大發地產認為,不宜刊發尚待審核的2022年賬目,可能會誤導投資者。
由此,如果大發地產未能于3月31日或之前公布業績,公司股份將自2023年4月3日上午九時起暫停買賣,直到年度業績發出來為止。
無獨有偶,匯景控股近日也宣布,將延遲刊發2022年度業績。原因是,公司若干核心管理人員及財務部門員工離職;以及農歷新年前,疫情嚴重影響公司財務報表審計進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兩家房企之前,已有超十家房企停牌近一年。
去年年報季期間,房企密集出現更換審計師的戲碼,更有企業的財報黯然缺席。目前,融創中國、中國恒大、世茂集團、中國奧園、天山發展控股、花樣年控股、陽光100中國、當代置業等15家房企仍處于停牌期。
按港交所規定,主板上市公司若連續停牌超過18個月,港交所有權取消公司上市地位,也可視個別停牌公司的具體事項和情況隨時刊發除牌通知。
在這期間,港交所通常會發出復牌指引,如果企業未能補救引致其停牌的事項,并在規定時間內恢復股票買賣,上市科將建議上市委員會展開對企業的除牌程序。此外,港交所也有權在適當情形下,施加較短的特定補救期。
根據《上市規則》除牌條文第6.01條規定,如果發行人未能在補救期前,結束補救問題并復牌,港交所可取消上市地位,或立即將發行人除牌。
上述十幾家房企,大多于去年四月開始停牌,如果按18個月停牌期限,今年9月30日前相關問題需有進展,包括刊發延期業績、證明公司持續經營能力,進而推進復牌。
以世茂集團為例,該公司若要復牌,需公布所有尚未刊發的財務業績;就公司前任核數師在辭任函中提出的事項進行獨立調查、公布調查結果并采取補救措施;進行獨立內部監控,并證明公司已設立充分的內部監控程序;向市場公布所有重大信息。
港交所表示,世茂方面須補救引致其停牌的事項,并全面遵守上市規則以令聯交所信納,方會獲準恢復其證券買賣。如公司情況有變,港交所可能修訂或補充復牌指引。
融創方面的情況類似,如果要實現股票復牌,需要刊發所有延期業績,并向市場公布所有重大信息。同時,還要撤銷或駁回針對公司的清盤呈請、并解除清盤人的委任。
去年9月,債權人陳淮軍在香港高等法院向融創中國提出清盤呈請,內容有關融創中國未償還其持有的優先票據,涉及本金2200萬美元及應計利息。融創稱,該清盤行為是單個債權人的激進行為,公司將采取一切措施抗辯。
面對半年期的“生死時速”,已有房企開始行動。3月9日,佳兆業連續發布了2021年經審核年度業績、2022年未經審核中期業績,并實現股票復牌。融創方面也有動作,不僅去年底發布了2021年年報,還將清盤呈請聆訊延期至6月14日。
財報和債務兩道關
一如佳兆業,房企要實現股票復牌,首要動作是發布缺席的財報。“最難的在于完成審計工作,解釋清楚之前的歷史遺留問題,審計才會簽字確認。”億翰智庫研究總監于小雨告訴記者。
此前,房企年報難產的一大原因,便是與審計師出現“分歧”,后者審核標準普遍從嚴。有房企便曾稱,因行業不景氣,同業陸續出現債務償付問題,原核數師在審計計劃制定、審計程序執行、會計估計和判斷等方面上更加謹慎。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房企此前過度包裝財務報表、隱藏或有負債、隱藏潛在訴訟等情況較多,行業上行時問題會被掩蓋,隨著行業風險越來越高,審計師為規避風險,可能會辭職、加價、或履行更多的審計程序。若房企爆雷,財務數據梳理難度會更大。
不過,即便房企不能出具經審計的報告,也應盡可能刊發未經審計的業績。如果持續不發布并停牌,將對企業信用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加深市場對其公司治理、財務管理、財務規劃、透明度、財務和流動性狀況薄弱的擔憂,遑論融資渠道。
以融創為例,負責其2021年業績審計的是立信德豪。因融創債務重組方案尚未最終落定,立信德豪根據相關審計準則,對其持續經營未作意見,但對報表的其他內容表達了認可。“一旦融創債務重組完成,核數師應會對融創未來的年報發表標準審計意見。”
除了履行業績披露義務,房企的可持續經營能力,也是交易所考慮的重點。對爆雷房企來說,要實現可持續經營,首先要處理棘手的債務重組問題。
去年12月開始,融創便加快推進債務重組,目前160億元的境內重組方案已通過,境外債重組結果預計三月份公布。近日有消息稱,融創中國境外債重組計劃獲得了主要持有人臨時小組的支持,雙方將簽署重組支持協議。
尚未發布年報的奧園,也在推進戰投及債務重組事宜,還將奧園健康出售予南粵基金。目前,該公司境外債重組已獲進展,并與部分主要境外債權人達成中期債務靜止協議,支持其進行全面債務重組及引進戰投,同意暫緩償還債務安排。
已復牌的佳兆業,也要面臨更長期的債務處理、及持續經營問題。該公司在年報中稱,去年公司境內債務完成多筆融資展期,融資成本較2021年底持續下降,另有多個項目完成債務重組實現盤活,同時在與債權人進行建設性對話,以加快制定重組計劃。
于小雨表示,佳兆業成功復牌,為行業及其他停牌房企帶來了一定信心或希望,這類企業的重組方案將有一定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克而瑞表示,當下市場環境整體回暖,出險房企也迫切希望盡快重回“牌桌”。在整體預期向好的情況下,出險房企也通過加快處置資產、項目讓渡股權、引入戰投等多種方式加快項目的開發進度,優化企業的債務情況,實現減債降杠桿,推進公司經營盡快回歸正常。
“房企紓困的核心在銷售。只有市場恢復,有了銷售回款的保障,才能從根本上化解房企的資金和債務問題,建議后續各地進一步優化預售資金監管的尺度,加快房企的銷售回款速度。”克而瑞認為,對凈資產為正的房企,應大力支持其加快資產處置或引入戰投等,并降低利息成本,緩解其償債壓力;對于資不抵債的房企,則促進其盡快落實債務重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樓市的復蘇回暖基礎并不牢固,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精準對癥、擴大內需的要求下,業內仍在期待樓市的利好政策繼續跟進。“央行超預期的降準,預示了今年樓市調控政策繼續放松的導向,有助市場信心的進一步修復。”克而瑞稱。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