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3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網站發布的最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China CDC weekly)》,報告了重慶一腫瘤患者同時感染了兩種奧密克戎亞型BA.5.2.48和BF.7.14現象。
據顯示:2023年2月14日,重慶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收集并提交檢查的樣本中檢測到Omicron菌株的合并感染。
該樣本涉及到的是一位居住在重慶市云陽縣的67歲女性腫瘤患者,2023年2月7日,其被確認有惡性腫瘤史,過去6個月中接受了化療、放療、靶向和其他治療。
2022年12月23日,這位患者報告食欲不佳,12月29日,出現疲勞、咳嗽,新冠感染檢測呈陽性。2023年1月4日,患者出現寒戰和發燒(體溫38.9℃),并伴有咳嗽癥狀,住進云陽縣中醫醫院但未明顯好轉,1月5日出院。1月6日,該患者住進重慶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傳染病科,在那里她繼續出現發燒和咳嗽的癥狀。從1月6日到2月12日,8次核酸檢測呈陽性。
在調查中,她的家人和鄰居被發現在12月下旬被感染,這表明可能存在接觸。在她兩次住院期間,她可能接觸過其他感染新冠的人。
研究人員于2023年1月28日和2月7日從患者身上采集上呼吸道樣本,分別命名為YB20230158和YB20230202,這兩個樣本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分支,不同于奧密克戎亞變體BA.5.2.48和BF.7.14。突變位點分析顯示,兩個樣本都含有奧密克戎亞變體BA.5.2.48和BF.7.14的特異性定義位點,患者同時感染了奧密克戎亞變體BA.5.2.48和BF.7.14。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新冠疫情報告,在重慶傳播的主要新冠菌株為BA.5.2.48(>90%),其次是BF.7.14(約3.8%)(1)。迄今為止,中國沒有與BA.5.2.48和BF.7.14合并感染的報告,特別是在重慶,BF.7.14的比例相對較低,這使得其報告更有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BA.5.2.48、BF.7.14也是目前我國本土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根據中國疾控中心3月11日發布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顯示,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3月9日,全國共報送2241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組有效序列,全部為奧密克戎變異株,共存在59個進化分支,主要流行株為BA.5.2.48(50.4%)、BF.7.14(26.1%)和DY.1(8.8%)。
一位感染科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同一時間感染兩種奧密克戎變體的情況是很少見,但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是有可能發生的。上述重慶這例病人的病情并不算嚴重,或許說明即使同時感染兩種變體也不會導致病情加重。不過,該專家仍提示稱,目前仍需要重視對免疫低下群體的監測,另外同時重視免疫低下的群體防護。
上述報告亦提示稱,監測新冠變種應作為識別合并感染和重組病例的重要策略。隨著各種變異在一個地區共同循環的風險繼續增加,監測新冠變異,特別是對有免疫缺陷的關鍵人群的監測變得越來越重要。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