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創板年報的陸續披露,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機構的持倉情況也隨之顯露。同時,機構的調研情況、科創50指數的投資情況也成為市場關注點。
(資料圖)
3月13日晚間,海正生材(688203.SH)披露年報顯示,2022年四季度,前十大股東中新進入1只公募基金,位列第七大股東;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新進4只基金產品,原有的4只基金產品倉位則有所增加。此前披露首份科創板年報的盛美上海(688082.SH),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去年第四季度有8位股東新進入。
除了從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窺探機構的投資動向外,機構的調研情況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科創板公司的偏好。根據Wind數據,今年以來至3月14日16:00(下同),科創板共有276家公司被調研,其中有41家獲得100家以上的機構調研。這些獲調研的股票中約79%的股票,今年以來處于漲勢。
在投資個股的同時,近年來指數化投資也成為投資科創板的一個主要渠道。其中,科創50指數產品規模持續增長至887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增幅達107%。
276家科創板公司獲機構調研
作為A股機構化投資程度最高的板塊,科創板獲得機構調研、投資的情況也備受市場關注。
今年以來,獲得機構調研的276家科創板公司中,有16家公司被調研總次數超過10次,其中,歐科億、山外山、神州細胞-U被調研的次數超過20次,這3家公司分別獲得94家、55家、31家機構調研。
以參加調研的機構家數來看,有41家公司獲得逾百家機構調研。這些公司中,海泰新光、普源精電-U、科德數控分別獲得361家、329家、322家機構調研;另有奧普特、驕成超聲、高測股份、炬光科技、奇安信-U、格靈深瞳-U6家公司獲得逾200家機構調研。
那么,這些獲得機構調研的公司,今年以來的股價表現如何?
根據Wind數據,今年以來至3月14日,276家公司中有218家公司股價上漲,占比約79%,其中海天瑞聲、百利天恒-U分別上漲182.81%、141.75%,另有21只股票漲幅在50%~100%區間;有58只股票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3只股票的累計跌幅在21%~28%區間。
2022年,科創板也獲得了較多的機構調研。據中信證券聯席首席策略分析師裘翔統計,2022年,科創板、創業板、主板的機構調研覆蓋率分別為83.4%、58.7%、41.0%,科創板的機構覆蓋面比其他板塊更廣。
“我們也統計了有調研覆蓋前提下的調研機構家數,其中科創板的中位數為121.5 家,主板和創業板的中位數均為43家,科創板的調研次數明顯占優。”裘翔稱。
機構調研反映了對科創板公司的關注,那么近年來機構真金白銀投資科創板的情況又如何?
裘翔稱,在2022年三季報披露了機構和公募基金持倉情況的科創板上市公司中,公募基金在機構持倉中的平均比例接近40%左右,遠超主板10%左右的水平。
“作為科創板第一大機構投資者的公募基金,近年來配置比例穩步提升。”國泰君安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方奕也在研報中稱,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外資科創板持股市值接近500億元,成為繼公募基金之后的第二大機構投資者。
另據方奕介紹,2020年一季度至今,券商持倉占比震蕩上行中創新高;私募基金對科創板青睞有佳,持股市值穩中有升,但截至去年三季度出現小幅回落;截至去年三季度,社保基金占比持續提升,未來提升空間仍較大。
科創板有望迎“戴維斯雙擊”?
除了投資個股外,近年來指數化投資也成為投資科創板的一個主要渠道。
據海通證券統計,從全市場與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掛鉤的公募產品來看,截至3月3日,2022年年報數據顯示,共有17只產品(剔除RQFII、商品類基金,僅統計主基金)以科創50指數為基準,其中,14只為ETF產品(包含聯接基金),3只為增強指數型產品,規模合計達到816.95億元(剔除聯接基金)。
據了解,目前境內外跟蹤科創板指數的產品規模已超過900億元。其中,科創50指數產品規模持續增長至887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增幅達107%。
當前,科創50指數的市盈率(TTM)為40倍左右。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目前科創50指數位于歷史估值洼地,配置性價比凸顯。
“考慮到2023年宏觀經濟快速修復過程中,中國經濟企穩復蘇和企業盈利增速的確定性較強,科創 50指數的估值下行空間會比較有限,安全邊際相對充足。”方奕認為,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盈利絕對增速較高的科創板將逐步脫穎而出,估值水平有望隨著企業盈利的增長而回暖,科創板有望演繹戴維斯雙擊。
就業績來看,科創板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合計1.205萬億元,同比增長29%;歸母凈利潤合計1144億元,同比增長8%。其中,科創50指數成份公司2022年度共實現營業收入6000億元,歸母凈利潤686億元,分別占科創板整體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的50%、59%,同比分別增長43%、36%。
就2023年最具備業績彈性和投資價值的行業來看,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認為,科創板中,2023年絕對增速較高的高彈性方向,包括光學光電子、汽車零部件、生物制品、計算機設備、IT服務Ⅱ、特鋼Ⅱ和元件等行業;兼顧高增速和高彈性的景氣延續方向,包括電池、金屬新材料和環保設備等行業。這兩方向的行業市場表現或更好。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