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內卷”仍在持續。3月10日,長安汽車(000625.SZ)宣布對旗下某車型直接補貼2.2萬元現金,限量1萬輛。僅1天之前,比亞迪汽車(002594.SZ)官宣,3月開展專項限時營銷活動,部分車型購車款補貼在6000~9000元左右。
逐漸蔓延的車企降價潮也開始影響資本市場。3月13日,汽車ETF下跌1.23%,凈值收于0.967,創年內新低。成份股中,長城汽車跌超5%,長安汽車、比亞迪等車企也收跌。2月以來汽車ETF已下跌12.5%。
【資料圖】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汽車板塊回調,主要受近期降價范圍擴大影響,市場存在對價格戰加劇、行業競爭格局惡化的擔憂。長期來看,估值偏高疊加銷量乏力,或是導致此次汽車板塊回調的根本原因。
降價潮來襲,股價進入下跌周期
車企價格鏖戰,已從“上半場”新能源車企向“下半場”燃油車蔓延。
今年1月,“鯰魚”特斯拉率先打響電動車價格戰的第一槍,主力車型Model 3和Model Y起售價分別降至22.99萬和25.99萬元,最高降幅達4.8萬元。隨后小鵬、零跑等新能源車企也加入降價大軍。
3月初,東風汽車(600006.SH)湖北9萬元大幅度補貼更是刷屏汽車圈,此后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包括長安、比亞迪、上汽、廣汽寶馬、奔馳在內的20余家車企均公布促銷計劃,以補貼或直降形式加入價格戰局,補貼幅度從0.5萬~9萬元不等。
持續降價潮也引發資本市場連鎖反應,汽車整車股震蕩下行。幾大車企在宣布降價及補貼信息后,都開始進入下跌區間。
3月6日前后,東風集團在湖北、河北等地開始罕見大幅降價活動,最高減9萬余元。自7日開始,東風集團股價接連下挫,已經連續4個交易日收跌。截至13日,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收報3.67港元/股,目前市值僅為315.2億港元,相比去年6月高點接近腰斬。
長安汽車(000625.SZ)在3月10日宣布大額補貼后,當天股價下跌5.54%,收于12.28元,創年內以來最大跌幅。比亞迪(002594.SZ)在3月9日晚間官宣補貼活動后,股價次日下跌5.05%。
除此以外,降價潮中的新勢力車企整體股價也表現不佳,上周(3月6日~12日),蔚來下跌11%;特斯拉下跌12%;小鵬、理想均下跌15%左右。
后續股價是否還有進一步下跌空間?從近期以來的資金流向中或可見一斑。
近2個交易日,資金正在加速流出汽車板塊。截至發稿前,13日乘用車(申萬)板塊主力凈流出為12.16億元,其中比亞迪凈流出6.17億元、長安汽車2.4億元、長城汽車1.67億元。上周五(10日),該板塊全天主力資金凈流出46.81億元,其中比亞迪流出18.11億元、長安汽車流出4.5億元。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部分車企降價已形成“踩踏”之勢,市場擔憂情緒偏重,資金正在陸續撤離,短時間回暖的可能性較低。
拉長時間線來看,近半年來,不少海外機構陸續減持汽車板塊。以比亞迪為例,伯克希爾·哈撒韋及其關聯公司近半年來持續減持比亞迪港股,由2.25億股降至1.3億股,持股比例也從2022年8月的19.92%降至11.87%。
造車新勢力遭遇類似困境。從最新披露的持倉數據看,去年四季度,橋水減持理想汽車的比例高達46%,減持蔚來近30%;貝萊德幾乎清倉了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分別賣出1936萬股和2688萬股。
估值高企,產銷卻持續乏力
光大證券分析師倪昱婧認為,近期汽車板塊回調,主要受降價范圍擴大影響,市場存在對價格戰加劇、行業競爭格局惡化的擔憂。
降價消息釋放雖然一定程度能刺激銷量,但市場普遍認為“以價換量”的價格戰并非車企發展的良性模式,尤其是大規模的降價將進一步壓縮車企本身的利潤空間。此外,有業內人士認為,本輪汽車板塊下跌也與其估值高企而產銷情況卻不如預期有關。
目前,汽車板塊估值處于歷史高位。國盛證券在研報中稱,上周(3月6日~10日)申萬汽車板塊整體PE(市盈率)為32.1倍,當前汽車板塊整體PE位于近五年的76.7%分位。
估值偏高,但近期汽車產銷端卻持續乏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3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兩個月,乘用車累計銷量為312.1萬輛,同比下跌15.2%。除了30萬至35萬元區間銷量同比增長外,燃油車其余價格區間全部同比下跌,作為“銷量主力”的10萬~15萬元級別乘用車1~2月銷量僅為77.4萬輛,同比下跌25.5%。新能源乘用車1~2月銷量仍然保持同比增長,但15萬元以下、25萬~30萬元、50萬元以上三個價格區間銷量均出現下跌趨勢。
事實上,銷售端的乏力此前已有跡可循。
從新能源汽車端來看,根據乘聯會數據,2月國內新能源車滲透率為31.6%,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52.9%,已處于高位,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后續增長將持續放緩。
在燃油車領域,受此前2.0L及以下燃油車購置稅優惠減半政策2022年底退坡消息影響,在去年底業內已透支過一輪需求。與此同時,近期市場消息稱今年7月將開始實施國六b排放標準,屆時國六a車型銷售將受一定影響。但更主要的是,部分車企在新能源車企崛起后,壓力倍增。以本輪降價潮中幅度最大的東風集團為例,1~2月,該公司累計汽車銷量262285輛,同比下降48.48%。
展望后市,降價帶來的資本市場波動還將持續多久?中信證券汽車及零部件分析師李子俊認為,國標轉換帶來的油車折扣放大為短期擾動因素,大部分品牌沒有出現大幅降價的情況,預計1~2個月庫存將消化完畢。
華創證券則在研報中預測,2023年庫存壓力將保持在峰值水平,部分地區、部分品牌大幅度折扣新聞出現,會帶來一定的消費者觀望。5~6月起行業或將進入相對強勁的主動去庫階段,燃油車折扣會更進一步上升。該研報認為,未來應把握估值和新品周期影響下的風險收益比,注意新品節奏,2月起部分車企逐步開啟上半年的新品亮相,部分車企臨近投資右側。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