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好情況卻不披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月6日晚間明牌珠寶(002574.SZ)披露收到浙江證監局出具的警示函,公司在2022年12月25日下午發布的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中,未披露控股股東日月集團關于日月光伏電池片“超級工廠”項目的籌劃情況。
公司在此前回復監管問詢時解釋道,是由于和日月集團及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在工作溝通銜接方面的問題,且在項目論證中存有較大不確定性,才導致對該項目未予以正常披露。
直到2月3日晚間明牌珠寶正式發布公告,擬投資日月光伏電池片“超級工廠”項目。但針對這家企圖跨界光伏領域的珠寶企業,監管再度對該項目可行性提出質疑:公司賬面現金余額與擬投入金額差距巨大,是否具備明確可行的資金來源。
“公司是否存在迎合熱點炒作股價的情形”,監管的質疑直截了當。通聯數據顯示,截至3月7日收盤,2月3日以來公司股價累計漲幅達19.54%。
“不確定性較大”故未披露
針對為何未在2022年12月25日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中,披露控股股東關于日月光伏電池片“超級工廠”項目的籌劃情況,公司在3月2日晚間回復監管的問詢函時表示:
“2023年1月10日,明牌珠寶控股股東日月集團與柯橋經開區管委會簽訂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擬由日月集團(或下屬子公司)投資建設日月光伏電池片“超級工廠”項目。由于2022年12月下旬至2023年1月中上旬受客觀因素影響,日月集團及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在工作溝通銜接方面發生一些困難,導致雙方無法就項目情況進行正式充分溝通,公司對該項目相關情況未予披露。”
公司表示由于當時日月集團擬投資光伏電池項目尚在論證中存有較大不確定性,所以在公司發布的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對項目相關情況未作披露。
企查查數據顯示,日月集團持股明牌珠寶股份比例達31.16%,是其第一大股東。
根據明牌珠寶的披露,早在2022年11月初,日月集團就與光伏電池項目技術團隊主要負責人開始初步接觸,并初步將光伏產業作為優先投資方向。此后的兩個月中,日月集團先后執行了光伏產業鏈調研并論證通過可行性研究,后與各區政府、管委會洽談光伏電池項目合作事宜。
1月10日,日月集團與柯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簽訂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擬由集團(或下屬子公司)投資建設日月光伏電池片“超級工廠”項目。
最終于今年2月3日,集團審議決定由明牌珠寶擬投資日月光伏電池“超級工廠”項目,當日與柯橋經開區管委會簽訂 《投資合作框架協議》(下稱“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在回復函中,明牌珠寶表示在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2月3日期間,兩名日月集團內幕信息知情人(非主要人員)及一名直系親屬、個別相關人員買賣了公司股票。
“上述交易公司股票的內幕信息知情人及直系親屬,對公司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但是鑒于其對相關監管規則了解不充分且事后主動告知交易情況,未造成公司嚴重影響或損失,公司董事會對其予以批評,并要求盡快處理相關公司股票、上交盈利所得。”明牌珠寶董事會表示。
不到39億元市值撐得起100億元投入?
根據協議內容顯示,明牌珠寶擬投資建設的日月光伏電池片“超級工廠”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但根據公告,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余額僅為11.07億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為7.55億元,與擬投入金額差異巨大。
由此,2月5日晚間監管下發問詢函,要求明牌珠寶說明該項目是否具備明確、可行的資金來源,以及本次大額投資預計對公司資產負債率、現金流、日常生產經營的影響。
“公司是否存在迎合熱點炒作股價的情形”,監管的質疑直接且了當。
經歷了三次延期回復后,明牌珠寶終于在3月2日回復了監管問詢。公司表示光伏項目的投資資金來源主要包括:項目公司(由明牌珠寶擬投資建設)項目貸款39億元,其中一期貸款23.5億元,二期貸款15.5億元,項目公司流動資金貸款10億元,項目公司政府補貼12.5億元,項目公司預計產生的32億元利潤再投資,以及母公司自籌的6.5億元。
也就是說,貸款是項目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其中金融機構計劃融資比例約為49.50%。明牌珠寶表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資產負債率為29.34%,由于公司擬部分通過銀行借款的方式支付光伏項目投資款,預計資產負債率有所提升,經初步測算,公司2023年末處于初步投產期,資產負債率可能上升至約53.62%。
明牌珠寶表示,雖然在項目投資中自有資金部分占比相對較低,但仍可能會給公司流動性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
“明牌珠寶賬面資金余額與100億總投資額差距巨大。同時公司本身造血能力欠佳,根據業績預告2022年歸母凈虧損9500萬元至1.4億元,無論是當下還是未來,承擔100億元的大項目、大投資都十分勉強,資產負債率極高,后續極容易出現資金斷裂等重大財務風險。”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李建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而在東高科技首席投資研究員秦亮看來,明牌珠寶的轉型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為:公司總市值38億元左右,最新總資產45億元,賬上現金11億元。業績方面,2022年業績預告虧損,2021年賺了不到1.4億,2020年虧了2.57億。2019~2021年,公司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合計虧損4.36億元;2022年預虧1.4億元。
秦亮認為,明牌珠寶以目前自身實力看,跨界難度太大。但也不是沒可能,其控股股東日月集團是一家集首飾、房產、礦業、電子、投資為一體的總資產逾60億元的大型集團公司。公司旗下只有明牌珠寶這一家上市公司,若明牌珠寶持續虧損,或會面臨退市風險。作為大股東自然不會放任其退市,或會幫一把。
從明牌珠寶回復監管問詢函中,回應了轉型光伏電池領域的底氣:“公司控股股東日月集團及實際控制人虞兔良對新能源、新材料、光伏、半導體、信息科技等行業有著深入研究和投資經驗,具有豐富的產業鏈上下游資源。虞兔良于2016年至2022年期間先后投資了儲能管理系統、數據庫、應用軟件、背板膠膜、光伏組件鋁邊框、 藍寶石材料、拉晶爐熱場材料等產品相關的新興產業公司。”
面對“是否是炒作”的質疑時,明牌珠寶表示控股股東已對光伏電池行業進行長時間調研,投資決策審慎合理,符合公司發展需要及長遠規劃目標,不存在迎合熱點炒作股價的情形。
去年多家公司跨界光伏
2022半年報顯示,明牌珠寶主要從事中高檔貴金屬和寶石首飾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核心業務是對“明”牌珠寶品牌的連鎖經營管理。截至3月7日收盤,公司總市值僅為38.12億元。
其主營業務近些年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狀態。橫向類比,同行業競爭對手周大福(01929.HK)、老鳳祥(600612.SH)、周大生(002867.SZ)的線下門店數量同比擴店明顯。
以周大福為例,截至2022年9月30日,其全球線下門店數量達6948家,相較2022年3月31日的6057家擴張幅度明顯。
而明牌珠寶在2022年半年報中,未交代具體門店數量,只用近千家自營門店、加盟店、經銷網點加以概括。
當競爭對手絞盡腦汁攻城略地搶占市場份額時,明牌珠寶企圖通過跨界來蹚出一條新玩法。此舉確實對公司市值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正面影響。通聯數據顯示,截至3月7日收盤,2023年以來明牌珠寶股價累計漲幅達18.75%。
但公司能否真正在光伏領域立足,的確要打個問號。秦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22年全年有69家公司跨界到光伏行業,包括乳企、玩具商、環保公司,甚至養豬大戶。例如在家電行業中,包括格力、美的、創維、康佳、海爾、TCL等上市公司,均有進軍光伏的動作。即使跨界進來,能否做大做強也需要時間來驗證。
李建杰研究后發現,上述跨界光伏的企業中,即有成功也有失敗案例。較為成功案例如通威集團、TCL科技、天合光能等。
失敗案例如正邦科技、鈞達股份、皇氏集團等,這些企業2022年均出現較大程度的虧損。成功的要素在于,跨界前公司本身就是所在行業的佼佼者,累積了相當雄厚的資本,經得起市場的波動考驗。其次,進入行業時間較早,光伏行業當時遠未飽和,享受了行業成長紅利,最后就是技術打底。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