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是當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突出難點。
(相關資料圖)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民進中央在《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提案中指出,該項工作基礎設施依然薄弱,集成技術相對缺乏,市場參與不足,到2025年農業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仍任重道遠。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實踐層面,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率仍然偏低,糞便氮、磷還田施用量分別僅占排泄量的?30%、?48%,糞便肥料有效商品率僅為6.2%,整體利用率和利用質量均不高。
目前,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主要存在四個方面問題,分別是:污染現狀底數不清、法規和標準建設有待完善、治理理念和方法還不夠系統科學、管控成效不顯著。
以治理理念和方法為例,治理主要靠經濟激勵,相關政策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性不強,在政策制定、實施和績效評價中未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治理以“堵”為主,沒有建立“疏”“堵”結合的良性循環機制。“分散獨斗”比較明顯,以匯水單元和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系統治理理念有待加強。治理手段較單一,示范工程可推廣性較差。重源頭防控,對過程攔截和養分回用重視不夠。
由此導致雖然問題日趨被關注,但部分地區治理成效、水質改善效果不明顯。同時,治理涉及多個部門,同一部門又涉及多個業務司局,工作條塊分割,而基層對科學治污與增產相輔相成的關系認識不深、作為不夠。
由于企業的主體作用發揮不明顯,在《關于政府主導推動糞污資源化利用的建議》中,劉永好提出了三個“亟待”從政府層面予以解決的問題。
一是,受制于各養殖企業治污思路不統一、利用途徑不通暢、處理過程無收益、容易與接收方產生糾紛等因素,亟待政府進一步強化主導,加以深度謀劃和系統安排;
二是,不論養殖企業還是農戶,目前糞肥施用主要靠經驗,施用時間和施用量不科學,加之沼渣、沼液等以表施為主,不僅容易造成作物減產,還會帶來面源污染等環境問題,亟待政府確定養分平衡標準,并對施用環節精準幫扶;
三是,糞污資源化利用需要充分考慮企業投入、農戶意愿以及有機肥廠的積極性,亟待國家層面研究相關的獎勵和補貼政策,這樣才能讓糞污有更好的去處。
針對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現狀,民進中央在提案中建議,完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機制。與此同時,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聚焦鄱陽湖、丹江口、白洋淀、洱海、東北黑土區等重點區域,協同糧食安全、鄉村振興目標,實施一批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重大工程;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完善生態環境目標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等。
劉永好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加強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明確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整體規劃。比如,綜合各地產業特色、土地用途、肉蛋需求、氣候土壤等因素,建立符合當地畜禽養殖承載力的養殖規劃,強化“以地定畜”的總體原則。
再比如,堅持科學施用,探索區域內養殖糞污養分平衡管理機制。參照國際養殖業發達國家普遍關注種養平衡的經驗,通過制定規章、辦法、技術規范等形式,推動縣級地方政府在進行縣域規劃時,統籌考慮種養循環,并根據各縣實際情況出臺養分管理專項規劃。
此外,在養殖企業、有機肥廠家、農戶等糞污資源化利用多方,出臺獎補政策,提升參與度。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