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各代表團舉行代表小組會議,審查《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預算報告”)。
(資料圖)
根據新華社公開的預算報告摘要,2023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擬安排赤字為38800億元,比2022年增加51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31600億元,通過發行國債彌補,比2022年增加5100億元。地方財政赤字7200億元,通過發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彌補,與2022年持平。
今年財政赤字比去年增加5100億元,體現了積極財政政策加力。而通過預算報告不難發現,今年新增的5100億元財政赤字,均由中央財政承擔,地方財政赤字與去年相比并未增加,這與往年有所不同。
在相比上一年財政赤字規模增加的年份,一般來說中央和地方財政赤字規模均有所增加,總體是以中央為主。
比如,2020年全國財政赤字相比上一年增加1萬億元,其中中央增加9500億元,地方增加500億元。2019年全國財政赤字比2018年增加3800億元。其中中央增加2800億元,地方增加1000億元。2017年全國財政赤字同比增加2000億元,中央增加1500億元,地方增加500億元。
為何今年同比增加的5100億元財政赤字,均由中央財政負擔?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毛捷告訴第一財經,當前地方政府償債壓力較大,而中央財政相對債務負擔較小,風險較小。因此出于防風險考慮,今年有意增加中央財政赤字規模。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溫來成告訴第一財經,目前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明顯高于中央政府,一些地方政府還本付息壓力較大。社會上此前呼吁,中央可以適度增加杠桿,加大對地方支持。今年財政赤字增量均由中央財政負擔,正體現了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的調整,加強中央宏觀調控能力,適當減輕地方壓力。
“今年新增赤字5100億元,全部是中央赤字,通過國債發行彌補,這實際上就是中央更多地加杠桿、轉移支付給地方以緩解地方壓力和防范債務風險的體現。”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說。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中央財政國債余額約為25.87萬億元,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不含隱性債務)余額35.06萬億元。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鄭春榮告訴第一財經,去年地方財政收入(含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出現明顯下滑,一些地方收入降幅較大。今年經濟將總體復蘇,但各地經濟增長步伐不一,此時適當擴大中央財政赤字,保持地方財政赤字不變,有利于充分發揮中央財政的宏觀調控功能,促進各區域經濟和財政協調發展。
根據上述預算報告數據,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94885億元,完成預算目標,同比增長3.8%。2023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為100165億元,比2022年執行數增長5.6%。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08818.5億元,同比下降2.1%。2023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預計117135億元,增長7.6%。
羅志恒告訴第一財經,中央與地方財政赤字規模,取決于央地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分配以及轉移支付規模。如果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越大,其他變量不變情況下,中央財政赤字會越大,地方相應會小些。
預算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首次突破10萬億元,預計達到100625億元,增長3.6%,剔除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專項轉移支付后增長7.9%。
羅志恒判斷,中央財政更多地承擔財政赤字,并發行國債增加轉移支付給地方政府在未來將是常態。這是因為目前中央杠桿率較低,有較大的加杠桿空間,而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較大,從化解風險的角度,應該由中央更多加杠桿。
“另外,我國目前央地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還不盡合理,其中地方政府承擔了大量的職責,這導致了地方政府支出責任范圍較廣,通過中央承擔赤字和發行國債,在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不到位的情況下可以間接實現中央實際負擔。此外,國債發行成本低、到期周期長,有利于壓降債務付息成本、拉長到期周期。”羅志恒說。
毛捷也贊成中央承擔更多的財政赤字,通過發行國債來彌補。因為國債除了彌補赤字外,還是流動性強的金融資產。他認為,目前專項債并被不計算在赤字范圍內。而衡量地方政府債務,則需要將專項債規模考慮在內。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擬安排專項債3.8萬億元,比去年(3.65萬億元)增加了0.15萬億元。再加上今年發行7200億元一般債券,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45200億元,略高于去年同期。
溫來成表示,從歐美一些大國來看,中央政府債務余額均大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相對較小,這是值得參考的一個經驗。近些年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也在調整中,比如我國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已經啟動,總的來看加強中央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等。這是個系統性工程,而今年赤字央地比例調整,也可以視作央地財政關系調整的一個體現。
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日在國新辦上表示,我國去年法定債務的負債率約為50%。這個指標在全世界、在經濟界都是比較低的。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主要是分布不均勻,一些地方債務風險較高,還本付息壓力較大。財政部已督促有關地方切實承擔主體責任,抓實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這個底線我們守得住。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