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2030”戰略下,商業保險近年來與健康管理的結合正愈加緊密。
“目前險資投資大健康領域的規模超千億,已經成為推動醫療衛生產業發展不可忽視的力量。”全國人大代表、太平洋醫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燕芳對第一財經表示。
不過,在她看來,健康管理嵌入商業保險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服務種類和形式相對有限、服務缺乏標準、定價比例受限等問題和挑戰。對此,此次她連任全國人大代表后,就將今年的兩會建議聚焦在商業保險與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上。
【資料圖】
她建議,可通過拓范圍、加比例、建標準、設平臺等方法,進一步促進保險與健康管理的協同創新,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
險資投資大健康領域超千億
在健康生活方式中,健康管理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由于非剛需、需長期見效、缺乏支付方等原因,難以有效落地。“推動健康管理與商業保險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健康管理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普及。”周燕芳說。
事實上,商業保險和健康管理之間的結合,對于消費者、保險企業是雙贏的選擇,而保險資金“活水”亦能有助于推動醫藥衛生產業的發展。
從醫療衛生產業角度來看,周燕芳認為,醫藥衛生產業項目的建設周期比較長,建設初期往往是虧損的,需要長期資金。保險資金具有期限長、穩定性高、規模大等優勢,可以提供更多長期股本融資,降低融資成本。保險公司還可以通過保險產品與服務的結合,為醫藥衛生企業導入客戶資源、提供商保支付,帶來持續穩定的現金流。
公開信息顯示,國壽、泰康、太保、太平等大型險企均近年來設立了投資醫療健康產業的產業基金,規模均在百億元以上。周燕芳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險資投資大健康領域的規模超千億元,已經成為推動醫療衛生產業發展不可忽視的力量。
對于消費者來說,健康管理需要建立“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的全閉環,而打通多環節的醫藥險閉環則需要不同角色方的加入。周燕芳認為,商業保險公司作為主動的服務方,同時又是重要的支付方,具有作為建立閉環的主導作用。目前商業保險公司也在積極布局大健康生態,通過自建、股權投資及業務合作等方式,形成大健康服務生態聯盟,針對女性、兒童、老人甚至慢病等不同人群提供定制化健康管理服務和定制化的健康保險產品,實現全程服務和全面保障。
而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商業保險與健康管理之間的聯動也有助于保險業從風險等量到風險減量,從“保疾病”到“保健康”的業務模式轉型。
“商業保險過去保險公司的經營邏輯是基于風險等量管理,主要為客戶提供損失賠償。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主要在核保環節和理賠環節,不可避免會面臨逆選擇、賠付率高、運營成本高等問題。未來保險公司將向風險減量管理發展,主動干預和介入到整個風險管理的全鏈條過程中,從總量上降低社會風險的暴露及其成本。”周燕芳稱,以健康險為例,為客戶提供有效健康管理,就有助于減少疾病發生率和醫療費用支出,從而形成客戶和保險公司的雙贏。
仍面臨不少挑戰
盡管近年來險企對于健康管理的發展融合有著入局的熱情和實操的經驗,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
在周燕芳來看,健康管理未真正參與到風險管理中、服務種類和形式相對有限、服務缺乏標準、同質化,以及定價比例受限等是目前商業保險與健康管理深度融合過程中的主要障礙。
周燕芳分析稱,現階段的健康管理服務提供方式主要作為保險的增值服務,是保險的成本項。保險公司出于成本控制希望客戶少用、不用,所以現階段的健康管理服務主要以博發生率的服務為主,營銷作用大于實際服務作用。保險公司缺乏推動客戶使用服務的動力,使得客戶對健康管理服務的知曉率和使用率較低,導致投保人的獲得感不高,很難發揮管理的作用,缺少定期檢查、疾病篩查、主動促進健康這些真正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務。
而從健康管理服務的質量來看,目前人身險公司健康管理服務高度同質化,缺乏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同時,市面上的健康管理服務缺乏統一標準,供應商水平參差,存在無法提供持續服務的風險,但健康管理服務在保單銷售時向投保人承諾,就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提供并承諾相應的責任,這使得服務的長期穩定性存在不可控的可能。“例如新型藥品或者創新治療方式服務作為一個新興模式,在缺乏長期發生數據的情況下,市面上已經有長達5年,10年的服務出現,未來的風險敞口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周燕芳說。
除了內在因素外,周燕芳認為,健康管理服務受產品定價比例限制,使得可納入商業健康險的服務類型有限。“目前人身險公司健康險保費件均1600元左右,根據規定健康管理服務占凈保險費的比例不超過20%,所以每單健康險健康管理服務上限金額在250元左右,但最常規的健康管理服務體檢單次也需500元,已經超過了上限,這將大大制約可納入保費定價之中的健康管理服務類型。”
建議拓范圍、加比例、建標準、設平臺
針對上述問題和挑戰,周燕芳將在此次兩會上提出一系列加深商業保險和健康管理深度融合的建議,包括拓范圍、加比例、建標準、設平臺等。
根據2019年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保險公司可以將健康保險產品與健康管理服務相結合。其中的健康保險產品主要包括醫療保險、疾病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護理保險以及醫療意外保險等。對此,周燕芳建議拓寬可結合健康管理服務的保險產品范圍,允許長期人身保險產品納入健康管理服務。“2022年人身險業務實現原保費收入3.2萬億元,健康險原保費收入8653億元。建議將可結合健康管理的產品范圍擴大到養老保險、壽險等險種,可以擴大健康管理服務投入3-4倍。”
同時,周燕芳建議提高管理辦法中關于“健康保險產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其分攤的成本不得超過凈保險費的20%。”的比例上限。“提高這一比例,可以為健康管理服務與長期險的進一步融合打開新的空間。健康管理服務有望從獲客環節,延伸至后續長期的客戶服務環節,理賠風控環節,轉變以往健康管理主要作為服務成本的概念,實現對風險的減量服務;同時給投保人提供一攬子的健康保障方案,增強投保人獲得感,對投保人的健康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周燕芳分析稱。
針對健康服務缺乏標準的問題,周燕芳表示,雖然針對保險公司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務有一些指引性和框架式的規定,但實操層面健康管理服務的具體標準和運行規范通常由各大保險公司自行掌握并加以明確。為避免服務成為保險行業下一個銷售誤導和引發投訴的熱點,她建議由行業協會牽頭,進一步明確各類健康管理服務的服務標準和規范運行細則,并定期對健康管理服務開展質量評估,必要的內容予以行業備案等手段,對健康管理服務進行有效的管理。
另外,由于保險與健康的融合創新是一種外向型的跨界創新,需要圍繞產業鏈上下游進行協作和整合,周燕芳也建議由協會組織牽頭,建立保險業健康管理平臺,促進行業交流發展。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