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3月1日,國新辦就財政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重大決策部署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由于土地出讓收入減少,保證抗疫支出和基建支出,疊加債務集中到期壓力,一些地方政府面臨財政緊平衡狀況。請問財政部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對此,財政部部長劉昆介紹,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0.88萬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5.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4%,地方財政運行總體平穩。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以及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持續發力顯效,今年經濟有望總體回升,地方財政狀況預計逐步向好。
關于土地出讓收入。土地出讓收入列地方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的主體。從全國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的情況看,有部分收入調入一般公共預算使用,約占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的15%左右,去年雖然出現了下降的情況,但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影響是可控的。由于具體數據尚待決算才能確定,若按照2022年土地出讓收入減收約2萬億元匡算,影響地方一般公共預算財力約3000億元。土地出讓收入是毛收入,收入減少的同時,也會相應減少拆遷補償等成本性支出。因為收支之間是聯動的,所以它的收入下降影響并沒有那么大。
關于債務問題,我國去年法定債務的負債率約為50%左右。這個指標在全世界、在經濟界都是比較低的。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主要是分布不均勻,一些地方債務風險較高,還本付息壓力較大。我們已督促有關地方切實承擔主體責任,抓實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這個底線我們守得住。
關于地方財政的平衡問題。2020年到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平均增長2.5%,去年的情況是下降了2.1%。您剛才也說了它是下降的,是緊平衡的狀態。去年下降2.1%,比十年的平均增幅是低了不少個百分點。但大家要知道,地方的財力和它本級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不是一回事,地方40%左右的財力來自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過去三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年均增長了9.3%,可以看出我們對地方的轉移支付是不斷在增長的。9.3%的增長幅度比地方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增長幅度高了6.8個百分點,這就有效彌補了本級收入的不足。從地方預算執行情況看,過去三年地方財政支出平均增幅達到3.4%,所以,是緊平衡狀態,但也是總量增加的狀態。地方執行的情況是比較好的。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