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融資進行擴產,實現利潤規模提升,再進行融資、再擴產——當前的光伏行業“卷者為王”。
(相關資料圖)
上周末,晶澳科技(002459.SZ)、上機數控(603185.SH)相繼公布新一輪再融資計劃。其中,晶澳科技擬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過89.6億元,用于擴產拉晶切片、電池、組件;上機數控擬定增募資58.2億元,擴產晶硅。
而這兩家公司上一次進行再融資距今還不足一年。晶澳科技在2020年、2022年合計定增募資102億元。上機數控2018年登陸A股,是近兩年硅片行業“黑馬”,自2019年切入單晶硅領域以來,公司持續融資擴產,加上公司IPO時首發募資10.74億元,如若本次定增獲批,累計募資將達到130.28億元。
不間斷的融資、擴產已經成為光伏企業壯大自身、“卷死”對手的主要手段,為的是以更低成本規模化生產光伏產品。
組件、多晶硅廠商再拋融資方案
光伏行業正經歷新一輪大規模新產能投放,主要圍繞著多晶硅、大尺寸硅片、電池及組件展開。
根據公告,晶澳科技擬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過89.6億元,其中27億元用于包頭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項目;23.34億元用于年產10GW高效電池和5GW高效組件項目;15億元用于年產10GW高效率太陽能電池片項目;24.26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作為老牌組件商,晶澳科技2010年上市以來,累計募資249.28億元,大多為股權融資。剔除IPO融資22.46億元,公司已實施4次定增合計募資187億元。公司在2019、2020年和2022年實施定增,合計募資177億元,全部投向光伏業務。若晶澳科技本次可轉債順利發行,公司上市后再融資規模達276.6億元。
光伏是重資產、重資本行業,真金白銀下注后,晶澳科技利潤規模明顯提升。數據顯示,2019~2021年,晶澳科技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52億元、15.07億元、20.39億元。公司預計2022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最高不超過56億元。
產能上,據東吳證券研報統計,晶澳科技目前共規劃70GW新技術TOPCon電池產能,預計2023年落地40GW,N型組件預計2023Q2開始明顯起量交付,預計全年出貨20GW左右,新技術占比30%,帶動平均盈利持續改善。
上機數控2018年登陸A股,上市時間雖短,已累計融資74.21億元,且公司幾乎每一年都“伸手要錢”。2020年和2022年,上機數控發行可轉債分別募資6.65億元、24.7億元;2021年,公司定增募資30億元,募集資金全部用于光伏單晶硅拉晶等項目。
高速擴產帶動上機數控利潤規模暴增。2020年-2021年,上機數控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5.31億元、17.11億元,同比增長2.3倍。公司預計2022年的歸母凈利潤盈利30億~33億元。
2020年至今光伏板塊定增募資逾1200億
2020年起,光伏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新增裝機規模逐年提升。同年起,光伏板塊各家公司進入快節奏融資階段。
記者進一步統計數據顯示,2020以來,光伏板塊81只股已實施完畢的定增融資規模達1220億元。TCL中環(002129.SZ)融資規模居首,為140億元,晶澳科技緊隨其后。通威股份、東方日升(300118.SZ)定增規模均達50億。其他企業,如陽光電源(300274.SZ)、雙良節能(600481.SH)、金博股份(688598.SH)等光伏股的定增規模也超過30億元。
整體來看,光伏產業鏈中募資需求最高的是硅料、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環節,逆變器以及其他輔材環節公司的再融資需求及頻次明顯低于上述四項環節。
就組件環節來看,晶澳科技募資擴產的背后是光伏一體化的布局已漸成趨勢。隆基綠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已經加速奔跑在各自一體化道路上,業內更是預計通威股份的組件出貨規模有望在今年年底沖進國內TOP10。
根據第三方機構以及券商公開資料統計,組件廠“F4”隆基綠能、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2022年組件出貨量同比大幅提升,但各家之間差距明顯縮小,競爭白熱化。
隆基綠能2022年的組件出貨量雖仍占據第一名,但優勢甚微,位居第二的天合光能已將差距已縮小至2GW。同時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晶科能源3家的出貨量相差毫厘。暫居第四名的晶澳科技不甘示弱,繼續募資擴產。
2018年以后,隆基綠能一直專注單晶賽道,彼時的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組件商在多晶產品與單晶產品中無明顯傾向。單晶路線崛起后,2020年-2021年,隆基的組件出貨規模迅速攀升至第一,其中2021年公司組件出貨領先天合光能近14GW。
隨著天合光能登陸科創板,公司三年不到時間內合計募資232億,其中兩次發行可轉債實現股權融資141億元。根據2022年半年報,天合光能預計到當年末的電池片、組件產能可達50GW、65GW。
另一邊,晶科能源也在2022年半年報中表示,2022 年年底,公司在單晶硅片、電池和組件環節的產能預期將達60GW、55GW、65GW。同時,公司預期至2022年末,公司投產和在建的N型TOPCon電池產能共計將超過30GW。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