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2月15日,拜登政府正式發布了全美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最終規定。新規要求,所有受聯邦政府資助的電動汽車充電樁必須在美國生產,另外,從2024年7月開始,至少55%的充電站零部件成本必須來自美國。
受此消息影響,近來異常火熱的A股充電樁板塊驟然降溫。截至2月16日午盤休盤,該板塊指數下跌1.26%至2103.67,其中此前披露有海外布局計劃的公司跌幅居前,包括炬華科技(300360.SZ)、道通科技(688208.SH)、盛弘股份(300693.SZ)等。
政策扶持美國電動車產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悉,此次新規是拜登政府應對氣候變化計劃的核心部分。拜登政府希望,到2030年,美國電動汽車在新車銷售中的占比至少達50%,而且道路上至少有50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為此,拜登政府計劃投資75億美元用于電動車充電設施領域。
此次新規計劃推動美國電動汽車充電網絡迎來新的格局,讓消費者不受限制地使用還在不斷擴張的全美電動汽車充電站網絡,包括特斯拉公司的超級充電站。
另外,新規還要求利用75億美元聯邦資金建設充電樁的公司必須采用美國主要的充電連接器標準,即“聯合充電系統”(Combined charging System,簡稱CCS)。拜登政府表示,美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和充電公司特斯拉計劃采用CCS標準,并擴展其專有連接器以外的產品。
目前,特斯拉方面表示,到2024年底,將在美國至少提供7500個可公開使用的充電樁,供任何一種接口可兼容的電動汽車使用。分析認為,特斯拉開放自家充電網絡旨在獲得美國政府的補貼。
不過,對于充電樁在美國本土生產的計劃,特斯拉認為過于激進。特斯拉向美國交通部表示,考慮到部署的速度和規模,新規可能會導致可用的合規充電站數量不足。美國相關企業在給美國交通部的評論中稱,全球對電動汽車充電樁的需求正在給供應鏈帶來壓力,這使得滿足美國制造標準和加快新充電樁的建設變得困難,過早地要求零部件本土化可能會抑制充電網絡的擴張。
除充電樁外,拜登政府還在去年8月通過了《通貨膨脹削減法案》,意圖加快動力電池的本土化生產進程。新法案加碼“美國制造”,要求電動汽車必須在北美組裝,電池中的材料和“關鍵礦物”必須來自美國或與美國有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國家,否則購買新電動車的消費者將無法獲得7500美元的財政補貼。
上述法規的出臺也直接影響到了寧德時代在美建廠的進程。近日,寧德時代為進入美國市場,決定和福特汽車采取全新的合作建廠模式,即由福特汽車出資,寧德時代出技術的方式來規避《通貨膨脹削減法案》的限制。
中國企業受影響大嗎?
跟國內市場相比,海外新能源汽車市場車樁比失衡更為嚴重,蘊藏了更大的市場紅利。光大證券研報指出,截至2022年4月份,美國車樁比為21.2:1,歐盟整體車樁比為8.5:1,其中德國為20:1、英國為16:1、法國為10:1、荷蘭為5:1,均與我國有較大差距。截至2022年底,我國的車樁比約為2.6:1,即2.6輛新能源車可以共享1個充電樁。
正是看到了海外旺盛的需求,2022年以來,我國不少涉及充電樁業務的上市公司披露了海外市場的布局。但是,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充電樁企業在出海布局上真正開始銷售的并不多,如炬華科技(美國為主)、道通科技(歐洲為主),更多的企業仍處于開發和認證階段。
“目前來看,美國上述新規對國內充電樁企業影響并不大,因為國內企業出口到美國的充電樁數量不多。”一家充電樁生產企業管理人員向記者表示。
上述人員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公司也看到了廣闊的海外市場空間,研發過幾款美標產品,但基本都卡在了認證上。“美標的充電樁認證很難通過,而且認證的成本也比較高,另外,所有聯網的設備還需要通過FCC認證,美國相關部門對這個也卡得很緊。”
另外,國內企業也普遍對此次美國充電樁新規有一定預期。在記者獲取的一份投資者交流紀要中,道通科技表示,此次拜登政府出臺的具體法案和去年的征求意見稿一致,該法案對公司影響較小,公司制定2023年銷售目標時已考慮到該政策的影響,公司針對該政策要求,規劃在美國建廠,預計新工廠將在2023年底投建。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