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年巨虧百億、凈資產為負,昔日的“龐然大物”泛海控股,如今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泛海控股2月14日披露,2022年計提利息、罰息及遲延履行違約金,合計金額約達55億元,對公司當年業績造成較大影響。該公司此前預計,去年凈利潤虧損70億元—100億元,截至去年12月底,該公司凈資產為-6 億至-36 億元。
計提的控股子公司民生信托的預計負債,是泛海控股虧損的主要原因。但具體的影響金額,需以最終審計結 果為準。民生信托已陷入困境多時,不少信托項目已經發生風險,而其中部分項目又與泛海控股有關。
【資料圖】
子公司涉訴金額巨大
業績預告顯示,泛海控股預計2022年凈利潤虧損70億元—100億元,虧損較上年有所收窄。但由于連年巨額虧損,該公司可能已經資不抵債。按照預計,截至去年12月底,該公司凈資產為-6 億至-36 億元。
泛海控股稱,公司及所屬公司因階段性流動性困難,導致大量債務違約進入訴訟程序,需要計提利息、罰息及遲延履行違約金合計約55億元。如果判決生效后未如期履行給付義務的,需加倍計提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大額計提壞賬和罰息,對泛海控股2022年業績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對控股的民生信托計提的預計負債,是泛海控股虧損的主要原因。
該公司2月14日回復交易所問詢時稱,由于 2022 年度審計仍在進行,相關影響金額僅為公司結合行業前例,以及對相關信托項目資產清收情況、對民生信托固有資金需要承擔的賠償責任的綜合預估,并以此作為基礎計提預計負債,具體影響金額需以最終審計結 果為準。
泛海控股1月3日披露,除已公告的訴訟、仲裁案件外,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連續12個月內累計訴訟、仲裁涉案金額合計6.9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1.94%。
公告顯示,上述去年新增訴訟中,單筆金額1000萬元及以上的14宗,涉及民生信托的就有其中13宗。其中,12宗被起訴方為民生信托,1宗被起訴方為民生信托、泛海控股。
可查信息顯示,截至2月15日,民生信托共涉及253條司法風險,遭受股權凍結108次、共計18次成為被執行人、遭受行政處罰2次,上述案例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泛海控股利潤。
此前第一財經此前報道,2021下半年,北京銀保監局回復投資人的舉報時表示,民生信托交易對手為大連泰嘉的項目中,部分信托資金通過大連泰嘉子公司,被用于違規用途,包括違規用于民生信托股東,即接盤風險項目。上述行為違反監管規定,必須進行整改。此外,民生信托還存在未按規定信披、違規委托第三方非金融機構銷售信托產品等違規行為。
這只是民生信托違規的一部分。根據公開信息,民生信托旗下多只匯豐系列信托計劃存在違規。北京銀保監局于2021年12月出具的一份核查意見書顯示,2020年10月至12月,民生信托陸續將匯豐3號信托計劃的資金,用于其股東或用于認購股東發行的債券,規模合計16.58億元。
陷入困境的民生信托,開始向泛海控股追討資金。泛海控股去年12月2日公告稱,民生信托以合同糾紛為由,向北京金融法院提起訴訟公司,請求求判令大連泰嘉向民生信托支付2.93億元及遲延履行違約金、律師費、案件受理費等費用;判令泛海物業、武漢泛海城市廣場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承擔擔保責任;判令泛海置業、泛海控股、武漢中心大廈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承擔擔保責任或就上述1項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并支付違約金。
而民生信托不是泛海控股唯一被起訴的公司。根據此前披露,由于金融借款糾紛,泛海控股及其控股子公司武漢中心公司、武漢公司及實際控制人盧志強,被民生銀行北京分行起訴,要求判令武漢中心公司償還借款本金39.72億元、判令被告武漢公司償還原告借款本金30.46億元,以及相應的利息、罰息以及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利息、罰息。
甩賣資產度日
上市公司資金承壓,公司債也無力兌付。
泛海控股此前公告稱,由于公司當前面臨階段性現金流問題,應于2023年1月30日支付的“20泛控01”本金5.73億元,以及最后一期利息,計劃延期支付。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泛海控股的負債高達969.03億元,其中應付利息達27.65億元,環比增加20.69%、同比增加255.86%,資產負債率高達89.02%。
負債高企、訴訟纏身的泛海控股,選擇出售資產渡過難關。
京東網絡司法拍賣平臺顯示,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證券34.71億股。將于3月14日早上10點開拍,起拍價58.65億元,保證金5億元。倘若交易成功,泛海控股的持股比例將降至0.72%,民生證券將擺脫“泛海系”影響。
民生證券是泛海控股的優質資產。2019年至2021年,民生證券營收分別為26.88億元、36.32億元、47.26億元,同比增長84.28%、35.13%、30.12%;凈利潤5.32億元、9.19億元、12.23億元,同比增長461.08%、72.74%、33.17%。
根據公開信息,2019年至今,泛海控股陸續出售北京東四環朝陽公園附近泛海國際地塊、武漢泛海創業中心、浙江民生金融中心和泛海釣魚臺酒店等在內的固定資產,以及持有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權。
除民生證券外,民生信托、亞太財險、民生銀行等旗下核心金融資產股權,近年來也頻頻被擺上“貨架”。
“賣賣賣”的背后,公司極度缺乏自身造血能力。根據2022半年報,泛海控股的房地產、信托、證券、保險四大板塊營收分別同比下降68.1%、75.33%、98.2%和11.89%。
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泛海控股經營凈現金流為—0.66億元,而2021年同期為凈流入73.43億元。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