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了2022年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多個數據表現亮眼。其中,經常賬戶順差4175億美元,僅次于2008年的歷史最高值,較2021年增長32%,貨物貿易順差及進出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
中銀國際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對此表示,2022年,我國對外經濟部門經受了資本外流增加、匯率寬幅震蕩的考驗,經常項目與基礎國際收支表現強勁,短期資本外流快速收斂,國際收支保持自主平衡,國家外匯儲備名減實增。
經常項目順差歷史次高
(相關資料圖)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經常項目順差4175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2%,為歷史次高,僅次于2008年的4206億美元;與全年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3%,繼續處于合理區間。
管濤表示,經常項目順差進一步增加,外需支撐經濟穩增長。這體現在經常項目順差增加主要來自貨物順差擴大、服務逆差縮小,分別貢獻了123%、6%。
他進一步分析稱,一是2022年,本幣兌美元匯率貶值疊加糧食和能源價格上漲,德國、日本、韓國等傳統貿易順差國均出現了順差大幅減少甚至逆差,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貿易順差和進出口總額分別為6857億、60438億美元,同比增長 22%、3%,均創歷史新高。
二是2022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943億美元,較上年減少6%。其中,技術含量較高的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以及其他商業服務順差擴大是主要貢獻項,分別為177億、418億美元,同比增長66%、23%。此外,旅行逆差1076億美元,同比擴大14%,表明跨境旅行正在有序恢復。
三是2022年,我國貨物和服務貿易順差合計5913億美元,同比增長28%。全年,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拉動我國經濟增長0.5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7.1%。
短期資本凈流出明顯改善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我國出現了短期的資本凈流出,不過年底流出的狀況明顯改善。
管濤表示,2022年,在美聯儲激進緊縮、俄烏沖突風險外溢、國內疫情散發等因素的超預期沖擊下,我國含凈誤差與遺漏的短期資本凈流出(主要包括證券投資、金融衍生品、其他投資)3498億美元。其中,進入四季度以來,外部美聯儲緊縮預期緩解、美元指數和美債收益率下行,美股反彈,全球風險偏好提升,內部防疫政策優化、房地產調控政策調整,國內經濟復蘇前景改善,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增強,外資重新回流、人民幣匯率企穩。在此背景下,當季我國短期資本凈流出482億美元,環比和同比分別下降41%和61%,全年短期資本凈流出同比增幅由前三季度的42%降至4%。
盡管如此,管濤認為,我國基礎國際收支強勁,展現對外經濟部門韌性。2022年,我國經常項目與直接投資順差合計4498億美元,大于同期短期資本凈流出規模,支持我國成功抵御了短期資本流動沖擊,促進了國際收支自主平衡。
數據顯示,2022年,直接投資凈流入323億美元。其中,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凈流出1580億美元,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答記者問中表示,企業“走出去”總體平穩有序;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1903億美元,體現了我國在產業鏈供應鏈、全國統一大市場等方面優勢對國際長期資本依然保持較強的吸引力。
外匯儲備名減實增
此外,2022年,我國儲備資產累計增加1000億美元。其中,貨幣黃金儲備增加35億美元,外匯儲備資產增加982億美元。截至2022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31277億美元,較上年末減少1225億美元。
管濤表示,這主要是由于主要非美元儲備貨幣兌美元匯率貶值、全球股債等資產價格下跌帶來的負估值效應,累計2207億美元。2022年,在全球股債匯均出現大幅波動的影響下,日本、韓國等經濟體拋售外匯儲備穩定本幣匯率,同時一些主權財富機構和境外央行披露出現較大經營虧損。相較而言,我國外匯儲備名減實增,規模基本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繼續發揮著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
王春英稱,展望2023年,盡管外部環境仍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因素,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效果持續顯現,經濟運行回升態勢進一步鞏固,有利于我國國際收支繼續保持基本平衡。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