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第一財經研究院發布的“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51.33,反彈至一年來最高位置。經濟學家們認為隨著疫情影響的減弱,我國經濟將顯著復蘇,未來一個月整體經濟將呈擴張趨勢。
3月初全國兩會將在北京召開,經濟學家們對屆時將會公布的全年GDP增速目標的預測均值為5.28%,對CPI增速目標的預測均值為2.71%。經濟學家們預計2023年我國通脹可控,他們對1月CPI同比預測均值為2.13%,PPI同比預測均值-0.46%。
【資料圖】
經濟學家們預計具體政策在上半年將陸續落地,財政政策或積極發力;貨幣政策將維持偏松。經濟學家們預計未來一個月存款基準利率、一年期LPR利率以及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發生調整的可能性均較小。
受季節性因素影響,本次調研中,首席經濟學家們預計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將由上月的14000億元大幅上升至40824億元,他們對新增社融的預測均值為5.58萬億元,對M2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為11.68%。
2023年1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6.7604,經濟學家們對2月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預測均值為6.75,同時,他們對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預期均值為6.58,這意味著屆時人民幣匯率將較1月底水平升值2.67%。
表1 CBNRI首席經濟學家調研:2023年1月預測
一、信心指數:一年內最高點
2023年2月,第一財經研究院發布的“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51.33,反彈至一年來最高位置。經濟學家們認為隨著疫情影響的減弱,我國經濟將顯著復蘇,未來一個月整體經濟將呈擴張趨勢。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龐溟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各項主要指標將出現較為明顯的、全面的、積極的改善,經濟總量將再上新臺階,宏觀政策效能與發展質量將穩步提升,全方位的、多層次的、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格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新發展格局將不斷完善。他表示,目前來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積極的、有利的因素,體現在經濟發展基本面的長期向好和政策面的質效齊升,主要包括優化調整疫情防控各項措施有序實施,經濟進一步回穩向好的基礎不斷鞏固,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全面落地生效,繼續向市場發出穩增長、擴內需的明確信號,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更好滿足實體經濟需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財政支出結構持續優化,加大重點領域投入,增強精準性和針對性,推動鞏固經濟穩中向好基礎,且未來政策工具箱還有較大空間、較強儲備、較多選擇。
興業證券王涵認為,上半年經濟恢復節奏或明顯加快。他的判斷依據如下:防控放開對中長期經濟的推動或明顯體現;消費活力或明顯釋放,可能快速向正常水平回歸;地產在政策托底下或企穩改善;基建或繼續發力,繼續發揮穩經濟功能。同時,出口方面可能面臨壓力,在高基數以及海外衰退風險下,增速或偏弱。
二、兩會設定的全年經濟預期目標:GDP增速目標預測均值5.28%
3月初全國兩會將在北京召開,經濟學家們對屆時將會公布的全年GDP增速目標的預測均值為5.28%,對CPI增速目標的預測均值為2.71%。
國家信息中心祝寶良表示,經濟增長目標要考慮需要。任何國家在確定本國經濟增長速度時,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就業目標。2020~2022年三年,我國平均經濟增長4.5%,每年新增就業基本達到1200多萬人。今年,我國的就業壓力仍然較大,有1158萬大學生要畢業,要維持5.5%左右的失業率,新增就業至少要達到1200萬人,經濟增長5%甚至更高一點是必要的。同時,經濟增長目標要有可行性??紤]到世界經濟減緩,我國出口和利用外資受限、居民資產負債表受損、房地產行業恢復艱難等因素,實際經濟達到更高水平難度不小。結合我國潛在經濟水平,把經濟增長目標設在5%左右是比較合理的。
德勤中國許思濤表示,考慮到基數效應和當前政府把穩增長作為工作重點,2023年在實現經濟預期目標上的余地會相對大一些,并且在通貨膨脹方面會有更高的容忍度。
環亞數字金融研究院李文龍認為,考慮到2022年的基期效應以及2023年各地“拼經濟、促發展”的工作重點,在沒有嚴重意外沖擊的情況下,5.5%的基本增速目標可以實現。
植信金融研究院連平認為,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可能設定為不低于5.5%,這樣既向潛在增長水平修復,也有可行性,又不至于對政策提出過高的要求,同時也基本符合遠景目標進度的要求。尤其是在國際環境極為嚴峻、壓力持續增大的條件下,避免經濟增速過低甚至失速,保持平穩適度的增長是十分必要的。
三、物價:1月CPI同比預測均值為2.13%,PPI同比預測均值-0.46%
經濟學家們對2023年1月CPI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為2.13%,較統計局公布的2022年12月值(1.8%)上升0.33個百分點。其中,興業證券王涵給出了最高預測值2.6%,英大證券鄭后成和招商銀行丁安華給出了最低預測值1.5%。
1月PPI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為-0.46%,高于統計局公布的上月值(-0.7%)。調研中,對1月PPI同比增速的預測最高值為-0.2%,來自瑞穗證券周雪和德勤中國許思濤,最低預測值為-0.9%,來自英大證券鄭后成。
工銀國際程實認為,2022年全球性通脹狂潮中,中國逆勢而行,2022年通脹率僅為2%。鑒于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位置,市場一直以來就對中國通脹心存擔憂,而疫情政策優化后,中國經濟熱度持續升溫,IMF就在1月底的最新報告中將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一次性大幅上調0.8個百分點至5.2%,在經濟信心提振的同時,對通脹的擔憂則進一步加深。他認為,2023年供需端與政策端多股力量將繼續交織角力,雖然通脹中樞上行難以避免,但上升幅度較小且整體波動有限,預計2023年中國CPI同比增幅為2.3%左右,物價穩定可期。從供需角度來看,需求反彈正在加速進行,推升物價上行勢在必然,但或難與供給側沖擊形成共振。從宏觀政策角度來看,疫情期間中國貨幣政策“以我為主,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對于疫后通脹水平的滯后性影響較低,為復蘇階段宏觀政策調控留有發力空間。
英大證券鄭后成表示,CPI方面,從核心CPI月同比與交通工具用燃料CPI月同比走勢看,二者均跟隨PPI月同比。對于PPI月同比,他的基本判斷是2023年6月可能是PPI月同比的年內低點。這就意味著,2023年6月大概率也是核心CPI月同比與交通工具用燃料CPI月同比的年內低點。綜合看,即使下半年核心CPI月同比與交通工具用燃料CPI月同比上行,但是其上行幅度不會很高,因為PPI月同比在2023年下半年大幅上行概率較低。此外,豬肉CPI當月同比在7~10月大概率還將繼續下行,對CPI當月同比形成壓制。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他認為2023年CPI當月同比總體不會太高,且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寬底U”形特征。PPI方面,在2022年國際油價呈“倒V”形走勢的背景下,他認為2023年國際油價大概率呈現“V”形走勢。二者疊加,他認為2023年PPI月同比大概率呈“V”形走勢。2023年1~6月PPI月同比持續下行,錄得深度負增長,并在6月觸底,但是反彈的力度不會太高,12月大概率依舊處于負值區間。如果這一判斷成立的話,則2023年PPI月同比全年處于負值區間,類似于歷史上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的情況。
———————————————————
2022年12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2023年1月預測(CPI):
康勇:2.2%
王涵:2.6%
溫彬:2.2%
周雪:2.4%
鄭后成:0.8%
———————————————————
四、1月金融數據預計將季節性上升
受季節性因素影響,本次調研中,首席經濟學家們預計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將由上月的14000億元大幅上升至40824億元,他們對新增社融的預測均值為5.58萬億元,對M2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為11.68%。
興業銀行魯政委認為,在信貸方面,2023年1月10日央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主要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會議提出各主要銀行要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適度靠前發力。并且各金融機構為了1月“開門紅”已經提前儲備了項目,在1月放款。1月票據利率整體走高,也從側面反映出融資需求有所改善。他預計1月新增貸款為43000億,對應的貸款同比增速為11.0%。
民生銀行溫彬預計1月社融新增5.7萬億~6萬億元,信貸、信托貸款和委托貸款形成同比拉動,企業直接融資持續下滑成為主要拖累。政府債券方面,預計1月政府債券凈融資相對平穩,當月新增6000億元左右,地方政府債為融資主力。2023年專項債發行節奏繼續前置,1月地方債發行規模達6433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4912億元,略高于上年同期的4844億元。企業債方面,受債市融資成本提升影響,企業發債意愿低迷,企業直接融資預計大幅下滑。Wind數據顯示,1月信用債(公司債+企業債+中期票據+短融+定向工具)凈融資額367億元(上年同期5023億元)。股票融資約1000億元(上年同期約1400億元)。表外融資方面,在穩增長政策驅動和壓降速度明顯放緩支撐下,預計1月委托和信托貸款對新增社融的貢獻仍在;票據融資相對低迷,未貼現票據或維持在相對高位。
五、利率&存款準備金率:一年期LPR利率在2月期間下調可能性較小
給出利率預測的10位經濟學家均預測未來一個月存款基準利率發生調整的可能性較小。貸款利率方面,經濟學家們均預計一年期LPR利率在2月期間下調可能性較小,其中9位經濟學家認為五年期LPR利率在本月內下調可能性也較小,僅1位經濟學家預計這一指標存下調可能。給出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預測的經濟學家們均預計這一指標本月將維持在11%的水平不變。
招商銀行丁安華表示,由于金融數據將隨預期大幅好轉,故貨幣政策已無大規模寬松的必要。但對地產的定向支持仍將持續,5年期LPR仍有下行空間。
六、匯率:2023年底人民幣匯率預期均值為6.58
2023年1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6.7604,經濟學家們對2月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預測均值為6.75,同時,他們對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預期均值為6.58,這意味著屆時人民幣匯率將較1月底水平升值2.67%。
植信投資研究院連平認為,2023年全球能源緊供給格局依然存在,但較2022年邊際改善。國內動力煤、國際原油及歐美天然氣的緊供給格局均有望緩解,驅使能源價格中樞下移。美元指數自高位回落,人民幣匯率在雙向波動中可能有一定幅度的升值,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可能運行在1︰6.3~1︰7.0區間內。
七、官方外匯儲備:1月底公布數據為31845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2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845億美元,較2022年末上升568億美元,升幅為1.82%,這一公布數據超過經濟學家們的預測均值。
民生銀行溫彬認為,1月份,美元指數小幅下跌1.3%,主要非美元貨幣中,日元、歐元和英鎊分別對美元升值0.8%、1.5%和1.9%。主要國家債券收益率大幅下行,其中,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下降36個基點至3.52%,10年期歐債收益率下降23個基點至2.32%。全球股市普遍上行,標普500股票指數上升6.2%,歐洲斯托克50價格指數上升5.5%,日經225指數上升4.7%。綜合考慮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影響,外匯儲備規模上升幅度可觀。
八、政策
興業證券王涵認為,2022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穩增長,具體政策在上半年或明顯發力落地。財政政策或積極發力,或繼續有稅費支持政策,但考慮到空間有限,規?;蛎黠@降低;基建投資或仍有一系列政策支撐。貨幣政策或繼續偏松,配合穩增長、防風險,通脹應該還不會制約貨幣政策,另外可能有更多的結構性工具促轉型;上半年可能會有降息。同時,產業政策和科技政策在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得到了強調,可能有更多更重要的政策出臺落地。
環亞數字金融研究院李文龍認為,為了有效維護經濟增長,建議注重以下六方面的政策發力方向。一是隨著2023年中國經濟對外的全面放開,應特別呵護過去數年來倡導國內消費的模式與趨勢,以盡量發揮消費對國內經濟的拉動作用。二是考慮到人民幣在2023年的走強、中國經濟反彈與股指上升,外資可能將加速流入中國資本市場,應避免熱錢在快速流入流出過程中對資本市場與匯率產生較大的潛在沖擊風險。三是中國的資本市場有望迎來一波上漲行情,尤其是消費類有關的板塊可能將迎來較為明顯的上升。應嚴防不規范的資金大量流入股市,導致股市再次出現暴漲暴跌的情況。四是2023年,隨著“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再次受到肯定與明確,維護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將成為政策重點。建議調整過去以打擊限制大型房企來遏制風險的做法,過渡到在促進穩定發展的過程中穩妥消除風險。五是2023年應成為中國人口政策徹底轉向的元年。建議完全放開生育方面的限制;設立人口基金,國家在生育補貼方面提供全面支持,避免增加企業負擔;在稅收方面,應對生育子女的家庭進一步加大減稅力度。六是進一步重視改善營商環境,特別是盡快出臺民營企業促進法,從法律平等角度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切實降低對民營經濟融資成本,提升民營經濟的投資積極性。
(作者系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
本期“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月度調研” 17位經濟學家名單(按拼音順序排列):
程實: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
丁安華: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丁爽: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康勇: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李文龍:環亞數字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連平:植信投資研究院院長
梁中華:海通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
魯政委: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陸挺:野村國際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
龐溟: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
王涵: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溫彬: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
許思濤:德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鄭后成: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
周雪:瑞穗證券亞洲經濟學家
朱海斌: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祝寶良: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首席經濟師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