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去年四季度的硅谷裁員潮愈演愈烈。日前微軟啟動萬人級裁員,約占其員工總數的5%。除了微軟以外,亞馬遜預計裁員18000人,META裁員11000人,云計算巨頭Salesforce裁員7000人,特斯拉裁員6000人,推特裁員3700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回顧此次科技行業的裁員行動,共計約6萬人在一年時間內離開硅谷。第一財經記者發現,領英(Linkedin)平臺上不乏來自谷歌、Meta的中國籍員工已公開發文表示被裁,并稱若無法盡快找到愿意支持H1B簽證的新雇主,留美身份就會存在問題。亦有兩名科技大廠人員對記者稱,此次裁員潮遍及各個部門,并無特定規律。Meta在2022年11月宣布將削減11000個工作崗位,但在此次裁員之后,員工人數仍比2020年初高出50%。多數機構預計,科技巨頭的業績壓力仍將持續,裁員潮仍將持續。這究竟會否成為加速經濟衰退的導火索?
硅谷裁員潮暫難影響整體就業
2022年,大型科技巨頭的總市值縮水高達約2.5 萬億美元。按市值計算,微軟、谷歌母公司Alphabet、META、特斯拉等下跌10%~60%。美聯儲激進加息導致成長股殺估值、美元飆升打擊科技股海外營收、經濟衰退壓力攀升,這些都對科技巨頭構成打擊,利率上升也會給那些報告高增長但沒有利潤的公司帶來壓力。
軟件公司Salesforce首席執行官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在今年1月宣布裁員8000人的決定時表達了悔意:“隨著我們的收入在疫情期間加速增長,雇傭了太多的人,導致了我們現在面臨的經濟衰退,我對此負責。然而,在裁員之后,Salesforce仍將比三年前疫情開始時多出約2.3萬名員工,增幅達47%。
有觀點認為,眼下的科技股暴跌、裁員潮蔓延與2000年有許多相似之處 。2000年美聯儲加息、業績不及預期、微軟反壟斷判決令美國互聯網泡沫破裂,大量互聯網公司破產倒閉,大規模裁員接踵而至。2001年,近200萬人被解雇,這是有記錄以來裁員人數最多的一年。美國科技重鎮加州舊金山的失業率飆升至7.5%的高位,遠超現在的2.3%。
為拯救經濟,當年美聯儲開啟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降息周期,降息次數多達13次;美國政府出臺大規模減稅政策,刺激消費支出上行,并加大政府支出,推出首付援助和零首付等措施,支持首次購房家庭,引導房地產市場走強。
不過,高盛早在去年四季度認為,各界對于科技大廠裁員的衍生影響有所夸大。該機構提及,幾家科技公司高調宣布裁員的消息得到了媒體的大量報道,引發了擔憂,即這些裁員可能是更廣泛的勞動力市場惡化的早期跡象。但高盛分析了三個原因論證這可能并非是即將到來的經濟衰退的跡象。
首先,科技行業只占總就業人數的一小部分。例如,即使“互聯網出版、廣播和網絡搜索門戶”行業的所有員工立即被解雇,失業率也會上升不到0.3個百分點。因此,對整個勞動力市場的拖累很小。即使在更寬松的科技就業定義下,包括“計算機設計和服務”和“電子購物”等子行業,其中許多員工(例如計算機維修、倉庫工人和送貨司機等)并不是目前裁員集中的典型“科技”角色,科技就業份額也僅為2.8%。
其次,科技行業的職位空缺仍遠高于疫情前的水平,被解雇的科技工人應該有很大機會找到新工作。
第三,科技行業的裁員人數在過去時常激增,但總裁員人數卻沒有相應的增加,從歷史上看,這并不是整體勞動力市場惡化的領先指標,其他行業的裁員似乎仍然有限。勞動力市場的主要問題仍是勞動力需求太強(尤其是受益于開放的服務業),而不是太弱。
科技股財報逆風重重
英國《金融時報》Lex專欄如此形容科技巨頭——美國科技股潦而不倒(down but not out)。這可能是因為這些公司仍控制著世界上最賺錢的業務,例如社交媒體、智能手機、電子商務、云計算和搜索。
盡管如此,2023年科技股的“成績單”并不會太好看,業績承壓的格局很可能要持續一段時間。關鍵在于,人們對數字服務的需求下降,這種需求曾因疫情而膨脹。亞馬遜和Salesforce都承認他們在疫情期間招聘得太快了。但隨著高利率及通脹帶來的高昂成本,企業也要重新把會計帳簿弄得"有效率”。
此外,科技巨頭面臨越來越大的行業競爭。蘋果IOS的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中的隱私功能更新后,光在2022年就影響了META近100億美元的廣告收入。Alphabet和META也面對日益劇烈的廣告競爭。根據Insider Intelligence,到2024年,預計美國成年用戶每天花在TikTok 上的時間最多(平均48分鐘),其次是YouTube(46分鐘),Snapchat 和Instagram(31分鐘)和Facebook(27分鐘)。
本周財報忙季拉開序幕,科技巨頭即將公布盈利業績,包括亞馬遜、蘋果、Alphabet和META。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華納(Joshua Warner)對記者表示,短期來看,支撐這些公司估值的增長前景依然黯淡,因為通脹和利率升高,讓消費者和企業支出承壓。通脹去年見頂,現已放緩,但仍遠高于美聯儲2%的目標,利率還將攀升,并維持在高位。因此,從科技和網購乃至云計算和廣告的所有需求都被抑制,而不斷上升的成本也持續蠶食業績。
具體來看,1月24日發布財報的微軟表現不佳,2023財年第二季度(美國財年始于10月)凈利潤為164億美元,凈利潤同比下降12%。微軟近一半營收來自美國以外市場,美元匯率走強對微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META在2022年大受打擊,這是因為廣告需求的放緩嚴重打擊了社交媒體股票,因此去年META的市值蒸發了近三分之二。低廉的股價吸引了買家重新進入市場,但市值仍遠遠不及去年同期市值。
預計META公司公布業績時,將會報告銷售額連續第三個季度下降,盈利連續第五個季度下降。華爾街人士預測,公司第四季度的收入和去年同期相比將下降6.2%至315.7億美元,而每股收益預計將暴跌超過38%至2.25美元。目前,廣告市場持續低迷,而且當蘋果公司改變隱私政策后,針對用戶投放廣告的難度更大了;此外,為了應對TikTok等公司更激烈的競爭,META轉向利潤較低的視頻格式,這些因素都影響著股價。市場認為,Facebook的日活躍用戶將從9月底的19.8億下降到2022年底的19億。
受累于供應鏈問題和需求疲軟,蘋果面臨的形勢也越發艱巨。華爾街預測,本財年第一季度收入將比去年下降1.5%至1220.6億美元,而第一季度是假日消費旺季,通常是一年中銷售最好的季度。這將是三年多來收入的首次下滑,原因是供應鏈挑戰和設備需求疲軟,導致iPhone和Mac銷量萎縮。蘋果已將其手機產量預期下調300萬部,但一些分析師認為影響可能更大。低端機型的需求不如當初預期,而Pro和Pro Max等高端機型也遇到瓶頸,可能導致關鍵季度的供不應求。
市場預計,另一巨頭亞馬遜第四季度的收入將同比增長6%,達到1457億美元(處于該公司1400億至1480億美元指引的高端),主要是因為核心的電商部門表現疲弱,但這或被以下高增長部門所抵銷——云計算部門亞馬遜網絡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簡稱AWS),Prime支持之下的訂閱業務以及規模雖小但增長迅速的廣告部門。
此前公司已經表示,假日購物旺季的收入將經歷有史以來最緩慢的增長。這主要與電子商務的表現有關,隨著網購需求持續降溫,第四季度的電商收入將連續第二年下降。值得注意的是,AWS產生的大部分利潤都要用來資助其他的業務,預計該部門的銷售額將同比增長22.7% 至218億美元,盡管表現不俗,但這將是該部門連續第五個季度增長放緩。AWS和微軟的云計算部門在上個季度均未達到預期,整個行業正在降溫,企業為應對嚴峻的宏觀經濟狀況推遲投資和縮減支出。AWS的收入增長預計將在2023年進一步放緩至20%以下。
“從能源到配貨,亞馬遜正努力削減成本,以應對業務成本的全線上升。該公司在上個季度僅削減了10億美元的賬面成本,低于15億美元的目標。亞馬遜的勞動密集程度遠高于競爭對手,自疫情開始以來,該公司的員工規模擴大了一倍有余。如今,隨著盈利受壓,亞馬遜不得不著手裁員。”華納對記者提及。
盡管科技股壓力重重,但自邁入2023年起,納斯達克100指數自1月初至今漲幅已超過11%。隨著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逐步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中國重新開放和美聯儲新一年更為鴿派的樂觀態度。“不過需要注意,指數已進入超買區,表明指數即將出現盤整。鑒于本月還有兩個交易日,交易者最好沉住氣等待合適時機。”他稱。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