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新冠感染高峰期過去,感染者逐步康復,但仍然有一些人發現在新冠感染康復后,心跳變快,稍微動一下心率就會飆升。
這種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為“心動過速”,也是一種常見的“新冠后癥狀”(PCS)。
(資料圖)
近期全球發表的多篇研究論文都揭示了新冠感染后對于心臟的長期影響。專家提醒稱,在醫學上沒有對“陽康”的明確定義,評估新冠感染后是否康復或能否恢復運動,不僅要看新冠癥狀是否消失,而且也要對心血管系統等癥狀進行評估。
“心動過速”是常見后遺癥
小笛在去年12月中旬感染新冠后,近一個多月來,間歇性地出現胸悶癥狀,兩次去醫院檢查都被診斷為疑似心肌受損。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最近一次在醫院檢查時,發現有不少自認為“陽康”的人因為心臟不適來醫院看門診。
“排在我前面一個做心超的人是因為心率高,我還有朋友去年底'陽康'之后,心率一直都在85-100上下,稍動一下就有種做了劇烈運動的感覺,新冠對心臟的影響真是不容小覷,看來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靜養。”小笛說。
有臨床研究顯示,新冠對于心臟的影響可能是持續性的。今年1月7日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題為“新冠后癥狀中的竇性心動過速”研究得出結論,竇性心動過速(IST)在新冠后患者中很普遍,這種疾病至少可以部分解釋在患者感染新冠后觀察到的心悸、疲勞和運動能力受損等普遍癥狀。
按照常規標準,“竇性心動過速”被定義為在沒有任何急性生理需求或其他會產生竇性心動過速的情況下,靜息時有癥狀的竇性心律率為≥100bpm,24小時平均心率高于90次/分鐘。
上述研究援引就診數據稱,大約有25%至50%的患者反饋在感染新冠后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仍然存在心跳快或心悸的現象;有約9%的新冠患者在感染6個月后還出現心悸。
另據1月13日美國心臟病學家托普爾(Eric Topol)等人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雜志上發表的一篇“長期新冠:主要發現,機制和建議”研究,新冠感染對于心臟的長期影響主要為心臟損傷、心肌炎以及心動過速綜合征,主要表現癥狀為胸痛和心悸。
上述研究援引數據稱,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POTS)在有長期癥狀的新冠感染者中非常普遍,一項隊列研究顯示,POTS存在于67%的長期新冠患者中。這是一種自主神經系統疾病,常由病毒引起。
在今年1月中旬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發布的一份《新冠病毒感染與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國專家共識(2023)》(下稱“專家共識”)中,將新冠病毒感染后存在的一系列癥狀稱為新冠病毒感染后遺癥(PASC),這種癥狀通常持續4-12周或更長時間。
“專家共識”的通信作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些人在新冠癥狀消失后,就認為自己'陽康'了,但實際上,真正的'陽康'如何去定義,我們在醫學上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新冠感染后我們發現有人出現心血管癥狀,比如心悸、胸痛,甚至引起了暴發性心肌炎,因此新冠患者康復后的診療以及如何恢復運動都應該引起重視。”
新冠后心臟病發作可能性更大嗎?
根據“專家共識”,新冠病毒感染后遺癥可能初始表現各異,對心血管系統的癥狀包括心慌、心悸、胸痛、活動后呼吸困難和運動耐量下降。感染新冠導致心血管系統后遺癥的機制包括炎癥、免疫激活、病毒的持續存在、潛伏病毒的觸發、內皮功能障礙、運動和代謝損傷,以及病毒感染后的心臟適應能力嚴重下降等。
“專家共識”建議,患者在恢復期一旦出現心慌、胸悶、胸痛和活動后呼吸困難等癥狀,社區醫生、急診醫生和全科醫生可根據推薦的臨床評估路徑,開展基本實驗室檢查,若患者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心臟檢查結果異常、已知心血管疾病較前惡化,或新冠病毒感染期間有明確的心臟并發癥,應及時邀請心血管專科會診并進行專科檢查。
另據去年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發表的一項大型健康記錄數據庫針對超過15萬新冠感染者的數據分析,感染新冠病毒后康復的人,在一年內出現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會大幅增加,中風風險增加52%,心力衰竭風險增加72%;即使是65歲以下,沒有肥胖、吸煙、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人,感染新冠后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顯著升高。
感染新冠之后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會變得更大嗎?對此,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醫學院(Johns Hopkins Medecine)在一篇關于新冠后心臟問題的文章中寫道:“心臟病發作可能是由心臟壓力增加引起的,例如心跳加快、血氧水平低或貧血,血液測試表明,在感染新冠期間,有些人血液中的肌鈣蛋白水平升高,同時伴有心電圖變化和胸痛。肌鈣蛋白水平升高是心臟組織受損的跡象,但這種現象在新冠之后不太常見。”
不過上述文章提醒稱,即便是在新冠康復患者中,心臟成像結果仍顯示出心肌的微小變化。“一些針對感染新冠后恢復的運動員研究顯示,心肌上出現了一些疤痕,但這些微小變化會持續多久,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心臟健康目前尚不清楚。專家們正在制定運動員在重返比賽前如何進行心臟檢測的建議。”文章寫道。
心臟組織的暫時性或持久性損傷可能由多種因素造成:如缺氧、心肌炎、血管發炎以及應激性心肌病。其中,應激性心肌病是由于受到病毒攻擊時,身體會釋放大量稱為兒茶酚胺的化學物質,使心臟暫時昏迷,在感染緩解的時候,應激源會被切斷,心臟就會恢復。
約翰斯霍普金斯專家建議,任何從新冠恢復過來的人都應該期待一個漸進的恢復過程,而不應該期待快速恢復到正常活動水平。
針對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血管系統癥狀患者如何恢復運動,中國“專家共識”建議,對非運動員的普通新冠感染者而言,在恢復體育鍛煉之前,應進行風險分層:對有持續癥狀或有嚴重癥狀/有心臟受累病史的患者需要進一步臨床評估,進行心臟三聯檢查,若正常可在癥狀完全消失14天后逐步階梯式恢復運動;對于其他輕癥患者而言,建議在癥狀消失至少7天后才能恢復運動。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