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月18日,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綜合考慮經濟總量與結構、發展與安全、信心與預期,去年經濟運行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況,就是“總量增、質量升、韌性強、走勢好”。
“總量增”,主要表現為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了去年主要經濟指標數據,我國經濟頂住壓力持續發展,國內生產總值邁上120萬億元新臺階,達121萬億元,比上年增加6.1萬億元,同比增長3.0%,這是在多重超預期因素反復沖擊下取得的。這個3.0%的經濟增速縱然比雖然有所回落,與美國、日本、德國等世界主要經濟體橫比仍然是不錯的,這個6.1萬億的增量也是不小的,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經濟總量。
更要看到的是,在全球通脹達到40多年新高的情況下,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2.0%,“全球脹”與“中國穩”形成鮮明反差,物價穩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亮點。同時,就業形勢保持基本平穩,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國際收支狀況良好,外匯儲備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
“質量升”,主要表現為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創新引領發展的作用持續增強,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提升至第11位。產業、投資、消費、貿易等領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表現搶眼,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持續增長,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遠高于全部投資增速,貿易結構持續優化,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扎實推進,可再生能源總裝機超過12億千瓦,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均居世界首位,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韌性強”,主要表現為抗風險抗沖擊能力不斷增強。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財政金融運行總體穩健,糧食安全、能源安全、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總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快,煤炭兜底保障能力不斷提升,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重點時段能源供應總體平穩;建立健全重要產業鏈供應鏈風險識別、預警、處置機制,有力保障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走勢好”,主要表現為對中國經濟未來走勢普遍看好。看中國經濟形勢,既要看“形”,更要看“勢”。回首去年,四個季度經濟增速雖有波動,但總體走勢回穩向好。
展望今年,隨著各地疫情高峰過去,生活中的“煙火氣”正在迅速回歸,生產秩序正在逐步恢復,近期交通運輸、文化旅游、餐飲住宿等領域快速回暖,國內外各方面對中國經濟發展信心明顯增強。從各地“兩會”情況看,31個省區市中,有29個將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為5%左右甚至更高。不少國際組織和機構近期紛紛上調我國經濟增速預期值,普遍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到5%左右甚至更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在世界經濟持續下行的大背景下,疫后的中國將成為今年全球增長的最大推動力。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