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距離春節長假僅剩三個交易日,考慮到長假期間A股休市而外盤正常運行,海內外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累計發酵的可能性,國際形勢的變動和海外市場的波動會在開市后集中表現,每到此時,“持幣過節”還是“持股過節”都會成為市場廣泛討論的話題。在虎年邁向兔年的轉角,A股股民又該如何選擇?
總的來看,持幣還是持股,這是一道概率題。概率的答案,藏在歷史的數據里,也藏在當下的細節里。
如果復盤2010年以來春節后的A股表現,上證指數節后一周和一月上漲概率達到77%,加之春季躁動行情有望延續,“持股過年”勝率似乎較為可觀。
(資料圖片)
但是,多位市場人士認為,2023年需要考慮的因素有所不同。首先,短期內疫情對于經濟仍然存在顯著的影響,在宏觀政策著力穩增長,財政發力、貨幣寬松可期的背景下,一季度或許仍處于“邁坎”階段。同時,參考海外防疫措施逐步優化后,消費的復蘇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總結來看,市場人士認為,可以持股,但不宜多,重要的是區分“戰術”和“戰略”,尋找高性價比的板塊組合。
持不持?
持幣或持股勝率幾何?歷史數據給了一定的參考。
從歷史來看,2010年以來,春節前二十個交易日市場漲跌參半,而春節后二十個交易日市場上漲概率大,大多數年份均走出先抑后揚的“開門紅”行情。
分指數來看,不同指數在春節后20個交易日上漲的概率均超過50%。具體來看,2010年以來,春節前20個交易日萬得全A指數上漲的年份有2012年、2013年、2015年、2019年至2021年;相對的,春節后20個交易日萬得全A指數僅2013年、2016年、2020年、2021年下跌,其余年份均出現上漲,上漲概率達到69.2%。其中,2015 年、2019 年上漲幅度較高,漲幅均超過18%。
上證指數則是在節后一周(5個交易日)和一月(20個交易日)中都出現了10次上漲,上漲概率達到77%。中證1000指數和創業板指數更是在春節后20個交易日區間漲跌幅的中位數分別為5.25%、4.40%,表現優于上證指數。而2010年以來,僅滬深300指數在春節前20個交易日的漲跌幅中位數為正,達到0.3%,其余主要指數在春節前20個交易日的區間漲跌幅中位數均為負。
從風格上看, 2010年以來,春節后的短期內國證價值指數表現優于國證成長指數。分行業來看,所有行業在春節后 20 個交易日上漲概率較大,其中,綜合、環保行業的上漲的概率 均達到 92.3%,其區間漲跌幅中位數也分別達到9.7%、6.8%。
歷史數據顯示持股過年勝率可觀,多家券商也在歲末拋出了看多A股的觀點。
海通證券認為,這輪上漲始于2022年10月末,是熊轉牛的第一波上漲,借鑒歷次牛市第一波上漲,目前時空均未到位。申萬宏源表示,春季是政策布局和基本面拐點共振的窗口,指數中樞有望上臺階。國泰君安表示,A股市場將迎來峰回路轉之勢,2023年股市走牛空間打開。財通證券表示,消費、地產、海外三大信號轉好,持股過節、看好上證50和港股成長。安信證券提出,2023年春季躁動或已提前開啟,“冬日里的小陽春”開啟兌現。
怎么持?
戰術上確定了持股過節之后,下一個問題是,該怎么持,以及還有哪些需要重點關注的不確定性因素?
多位受訪者對第一財經表示,2023年,上市公司不僅有因經濟復蘇預期帶來的提振,也有業績兌現的壓力。兩兩綜合來看,藍籌股或將成為資金追捧的香餑餑。
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凱文表示,在弱現實,強預期的背景下,節前A股各大指數出現的大幅反彈,主要來自于估值修復,也是海外資金對于中國資產的重新認知。若著眼于長周期角度,各類不確定性的風險已經在逐步落地“由于美聯儲加息進入尾聲階段,疊加2023年美債收益率以及美元的走弱,人民幣匯率相對強勢表現,尤其在美國2023年經濟衰退預期邏輯,越發得到市場認可之后與數據支撐,海外資金成為A股市場主要增量資金。
“此類總量特征大概率貫穿2023年上半年,因此藍籌股行情的啟動將為A股的趨勢性上漲奠定基礎,尤其當下提出擴大內需戰略,消費類藍籌對于資金的吸引度是空前的。”嚴凱文稱。
“前期市場博弈的是政策預期,后期必然回歸到企業的業績兌現能力上來,整體格局可能是“藍籌搭臺,成長唱戲。””興業證券董事總經理、興證資管首席經濟學家王德倫也對記者表示,2023年國內經濟具備復蘇的確定性,而海外主要經濟體卻逐步進入衰退區間,國內相對于其他經濟體的基本面優勢有望帶動資金持續流入,從而利好內需板塊。而后,隨著海外加息周期結束,全球流動性逐步好轉,成長板塊有望接棒表現。
細分到行業板塊,多位受訪人不約而同地談及消費、新能源、醫療等熱門板塊。
覓確投資聯合創始人、總經理周寧對記者直言,短期來看,新冠疫情概念股的市場熱潮情緒已經基本釋放,從“炒爆發的預期”走向“炒業績增速”的結果是,價值判斷的依據將回歸估值,因此行業中長期必然出現分化。
但對于未來消費是否會快速反彈,周寧的觀點更為謹慎。他表示,反彈是共識,但是否會如2021年二季度般出現快速的、“報復性”的反彈,還應謹慎觀察和分析。他表示,整體來看,許多企業都曾經歷,或依舊處于非正常性生產狀態中,近年來業績下滑較為明顯。因此,對于2023年的生產、銷售和經營情況和行業增速,許多公司依舊處于邊前進邊應對的過程中。“這一歷史的特殊性,使得歷史數據對照參考的準確性下降,加之全球的復雜環境,都為市場增加了不確定性。”
王德倫認為,2023年A股將以大消費、大金融、地產鏈等為代表的內需板塊先行,以信息安全相關的信創和計算機軟件、以國產替代的半導體和高端機床、國防軍工板塊等接棒。
“總的來說,2022年A股遭遇“戴維斯雙殺”,業績下修、估值擠壓;展望2023年,A股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整體我們是比較樂觀的。對于2023年重點看好和布局的方向,我認為主要還是從新能源和經濟復蘇的角度。”博道惠泰優選混合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孫文龍對記者表示:“疫情放開后,對一些場景型的服務業有直接的提升作用,包括餐飲、旅游、航空、酒店、醫療服務等,另外,經濟暢通運行以后有利于激發經濟內在的活力,推動經濟增長向潛在經濟增速靠攏。”
對于2023年重點看好和布局的方向,孫文龍認為主要還是從新能源和經濟復蘇的角度。新能源中,孫文龍相對更看好動力電池和海風這兩個細分的方向,認為動力電池龍頭公司在售價和成本上都有優勢,在規模效應之下競爭優勢可以得到保持。此外,動力電池龍頭在新能源車中的地位比果鏈龍頭在果鏈中的地位要高,考慮到電動車2023年國內可能到達35%~40%左右的滲透率,電動車估值已經進入比較合理的水平區間, 孫文龍認為,“未來能夠賺到業績增長的錢”。
持多少?
除了篩選持有板塊,還需謹慎考慮持有的比例。
嚴凱文認為,持股可以,但要避免高倉位。
“由于節前估值修復明顯,尤其是白酒板塊為主熱門消費藍籌品種,估值分位已經回升過去10年的99%之上,因此雖然我們認為2023年將有一輪新的趨勢上漲行情,但指數依然存在有波動節奏,因此我并不建議節前高倉位持股過節。”嚴凱文稱。
國金證券分析師黃岑棟則認為,從性價比上看,相對于上半年,2023年下半年股市的機會確定性更大,上半年可能沖高回落或震蕩筑底。
具體來看,參考其它國家在疫情防控政策放開之后消費數據的變化,美國短期出現“報復性”消費,但中期受到經濟的影響回落;歐元區放開防疫后消費不升反降;日本消費恢復較差;韓國消費下滑,因此在不考慮經濟前景的情況下,黃岑棟認為2023年的消費增速起碼在上半年難有真正的起色,甚至還有個“坑”。
出口方面,黃岑棟表示拐點已現,2023年預期較弱,下半年或有轉機;地產則是在低位中尋求平衡,預計2023年地產投資增速降幅收窄。再考慮到美債收益率的變化,以及企業盈利增速的拐點,黃岑棟認為真正有質量的經濟回升可能在二季度季度之后,股市趨勢性機會的起點也在那時開啟。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