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生態環境部今天(1月17日)表示,將會同發展改革、商務、交通、水利等部門,盡快梳理明確2023年鐵路、水利、能源保供、外資等重點推進的項目清單,提前介入指導環評編制,強化生態環保措施,開辟綠色通道提高效率,助力重大項目落地。
在生態環境部今天舉行的2023年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介紹,2022年,針對少數重大項目前期環評文件編制緩慢、涉及環境敏感區、工程方案不穩定、公眾有不同意見等堵點難點問題,生態環境部加強對接、研究解決方案。如提前介入指導雄忻高鐵優化選線,推動線路調整繞避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避免了在環評審批和實施中的“硬傷”。
他介紹,2022年,生態環境部審批重大基礎設施和資源開發、煤炭保供、重大產業項目、海洋工程、核與輻射等項目環評共180個,涉及總投資超過1.9萬億元。對具備條件的2700多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項目建立臺賬、協調推進,確保如期完成。
生態環境部。攝影/章軻
劉志全介紹,目前超過98%的環評審批由市縣級辦理,生態環境部加大幫扶指導力度,要求各省建立環評服務臺賬,落實創新舉措。如四川采取提前介入、超前服務方式,江蘇出臺一批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服務指南服務企業,河北、云南開展“環評服務百日攻堅”“大會戰”,山東、浙江大力推進“打捆”審批和環境監測數據共享共用,福建依托生態環境親清服務平臺提供在線問診等服務。
“初步統計,2022年全國共審批12.3萬個項目環評文件,涉及投資約23.3萬億元,助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劉志全說,生態環境部門還發揮源頭預防制度效力,加強環評文件質量常態化監管,完成全國環評單位和環評工程師誠信檔案專項整治,共清理“空殼”單位1851家、“掛靠”工程師1003名。
劉志全表示,今年,生態環境部將加強交通、能源、水利水電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環評保障,支持城市群、都市圈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以及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繼續做好煤炭保供相關工作,推動保供煤礦全部按時保質完成環評辦理。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助推實體經濟發展。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