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國家將動員各方力量,聯手整治噪聲污染,還群眾一個安寧和諧的生活環境。
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等16個部門日前聯合印發《“十四五”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通過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基本掌握重點噪聲源污染狀況,不斷完善噪聲污染防治管理體系,有效落實治污責任,穩步提高治理水平,持續改善聲環境質量。到2025年,全國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達到85%。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著藍天、碧水、凈土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的期望越來越高,對生態環境問題的容忍度也越來越低,噪聲污染越來越成為環境領域集中投訴的熱點和焦點。”1月10日,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說。
這位負責人介紹,2021年,全國生態環境信訪投訴舉報管理平臺共接到公眾舉報45萬余件,其中噪聲擾民問題占全部舉報的45%,居各環境污染要素的第2位。加強噪聲污染防治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突出環境問題的迫切需要。
各類環境噪聲投訴舉報占比。資料來源:《2021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
《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工業噪聲》編制組有關專家介紹,噪聲是一種能量,在傳播過程中并沒有給周圍環境留下污染物質,而大氣和水污染都有具體的污染物質;噪聲污染限定在污染源周圍一定范圍內,噪聲源消失,則污染立刻消失,而大氣和水污染則存在污染的擴散問題,污染會長期(或較長期)存在。
此外,噪聲聲源非常分散,且很難把企業里所有的噪聲進行收集后集中處理,而大氣和水污染物是可以集中收集處理的;噪聲影響含有較大的主觀因素,同樣強度的聲音對不同個體來說,主觀感受會不同,噪聲污染的界定往往比較困難,而大氣和水污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具備主觀性。
《行動計劃》提出,開展聲環境功能區劃定和評估,推動劃定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嚴格噪聲源頭管理,控制污染新增,嚴格落實噪聲污染防治要求。及時更新全國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組織對生產、銷售有噪聲限值國家標準的重點產品進行監督抽查,更新抽查實施細則,及時向社會公布結果;組織對電梯等特種設備使用時發出的噪聲進行檢測;持續強化對汽車、摩托車噪聲污染的認證監管,適時將相關國家標準納入強制性認證。
同時,推廣先進技術。鼓勵低噪聲工藝和設備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適時更新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噪聲與振動污染防治領域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推動相關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工業噪聲將納入排污許可管理,合理確定標準適用范圍。圖為一家企業的生產車間(資料圖)。攝影/章軻
在工業、建筑、大交通運輸等領域,《行動計劃》也提出了具體的防治要求。排放噪聲的工業企業應切實采取減振降噪措施,加強廠區內固定設備、運輸工具、貨物裝卸等噪聲源管理,同時避免突發噪聲擾民。鼓勵企業采用先進治理技術,打造行業噪聲污染治理示范典型。鼓勵工業園區進行噪聲污染分區管控,優化設備布局和物流運輸路線,采用低噪聲設備和運輸工具。
根據《行動計劃》,將制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禁止和限制使用技術目錄,限制或禁用易產生噪聲污染的落后施工工藝和設備。2023年5月底前,發布低噪聲施工設備指導目錄。綜合考慮交通出行、聲環境保護等需要,科學劃定禁止機動車行駛和使用喇叭等聲響裝置的路段和時間,依法設置相關標志、標線,向社會公告。推進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單位保持減振降噪設施正常運行。制定減緩機場周圍民用航空器噪聲實施方案,推進民用航空器噪聲影響仿真預測系統自主研發。
《“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提出,加強環境健康管理。加強噪聲污染治理,全國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達到85%。加強噪聲對心腦血管、心理等疾病的健康風險研究。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