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造業工人和生活服務業員工為主體的藍領勞動者群體,是我國就業群體的主要組成部分。4億藍領勞動者的發展質量關系到我國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轉型升級。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2022)》(下稱“報告”)依托于快手平臺上藍領的實證數據與調研案例,分析了中國藍領群體的就業現狀。
在我國7.47億就業人口中,藍領群體規模達4億人,占比超過53%。報告稱,藍領勞動者群體是中國經濟巨大成就最堅硬的基石,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一些藍領就業中存在的矛盾仍未完全解決,比如,藍領長期就業難與企業短期招工難存在矛盾,藍領群體需求不斷提升與就業質量改善緩慢存在矛盾,產業升級、產業鏈轉移與崗位創造存在矛盾。
【資料圖】
4億藍領近半數40歲
報告稱,2021年,我國第二產業就業者達到2.17億,第三產業達到3.58億,兩產業就業者總數占據我國就業人口77%。其中,藍領勞動者群體規模達4億人以上,占二、三產業就業人口的69.4%,在我國7.47億就業人口中占比超過53%。
通過調研數據發現,藍領群體主要聚集于第二產業。從二、三產業投遞簡歷勞動者產業分布來看,制造業藍領占比為76%,服務業為24%。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始終是藍領就業人口中占比最大的行業,制造業藍領投遞簡歷的數量是服務業的3倍多。
隨著我國勞動年齡群體不斷老化,藍領群體的平均年齡也在繼續增加。目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年齡為38.8歲,藍領勞動者群體的平均年齡更高,40歲以上藍領勞動者占比約50%。
報告顯示,藍領勞動者年齡分布中,50歲以上年齡組占比最高,達到28%。31?40歲、41?49歲年齡組藍領勞動者占比分別為22%和20%;30歲以下年齡組占比約為30%;同時,“90后”“00后”年輕群體進入藍領工作崗位的意愿不斷降低。
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藍領群體存在較為嚴重的技能短缺現象,不僅基礎技能與通用技能存在短缺,在特殊技能與專業技能上的短缺更為嚴重。大部分企業以初中學歷作為用工底線,只要藍領勞動者認識26個英文字母即可上崗。即使如此,一些年齡較大的勞動者仍然會因為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而喪失工作機會。
月均收入集中于5000?8000元
從需求角度看,普工是藍領需求規模最大的崗位。調研數據顯示,2022年1?10月,需求崗位規模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普工、司機、保安、建筑裝修、配送倉儲、家政保潔、技工、客服、行政后勤、餐飲服務、銷售、娛樂休閑、其他零售、IT/互聯網、市場公關、機修汽修、超市/零售、美容美體美發、財務會計、教育培訓、酒店/旅游。
藍領勞動者在尋找工作時會考慮多種因素,普遍最看重的仍是工作收入。藍領勞動者肩負著養家的生活壓力,因而有接近60%的藍領勞動者在求職時會著重考慮收入因素。
報告顯示,藍領勞動者整體平均月均工資收入為6078元,六成藍領勞動者月平均工資收入集中于5000?8000元。其中,5000元以下比例為9.1%,萬元以上比例為15.2%。
從細分職業看,司機、配送倉儲、建筑裝修從業者的平均日均工資收入較高,依次為8263元、7960元和7552元。第三產業中典型職業的藍領勞動者月均工資收入水平相比于第二產業藍領勞動者較高。建筑裝修、機修汽修、制造業工人等傳統藍領職位的藍領勞動者月均工資收入水平高于整體月均工資收入水平。
張成剛認為,促進高質量就業是我國就業工作的目標,藍領群體是我國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要目標群體。就業質量的維度主要包括工資收入、工作時間、工作穩定性、社會保障、工作條件等。一般而言,收入是就業質量核心測度指標。目前,藍領群體依然面臨著部分公司工資發放不及時、待遇差、管理落后等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表示,“90后”“00后”的新一代藍領群體與之前的一代不同,對于就業質量有較高的要求,存在著藍領群體需求與就業質量改善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在短期內沒有完全得到解決。
藍領群體存在長期就業難
報告顯示,流動就業方面,藍領勞動者選擇流動就業和同城就業的比例相當。流動方向主要為本省份和臨近經濟發達省,呈現由中西部向東部、內陸向沿海流動的特征。
藍領勞動者選擇流動就業(跨省/省內跨市)和非流動就業(同城)的比例相當。五成藍領勞動者選擇同城就業,近五成藍領勞動者選擇流動就業,其中三成左右藍領勞動者選擇跨省份就業,兩成藍領勞動者選擇省內跨市就業。藍領群體跨省流動的活躍度下降與初代藍領勞動者逐步退出勞動力市場以及新生代藍領群體外出就業意愿下降相關。
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2015年跨省農民工的絕對數量開始下降。2015?2021年,跨省農民工數量下降了615萬,下降占比約8.6%。
報告的調研數據還顯示,藍領求職群體主要來源于人口大省、用工集中省份和人口流出省份,藍領群體規模較大的前十個省份依次為:山東、河北、廣東、江蘇、遼寧、甘肅、黑龍江、吉林、河南、浙江。意愿工作省份主要為東部地區和沿海用工大省份,如江蘇、山東、廣東、北京、浙江、天津等。盡管近年來中西部地區快速發展,勞動者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回流趨勢,但東部地區及沿海地區用工大省就業機會相對較多,依然是藍領求職群體主要的意愿工作省份。
張成剛表示,雖然整體上我國勞動力供給在下降,但藍領勞動者仍然存在長期就業難問題。在用工淡季或市場受外部影響出現需求大幅度下降時,藍領勞動者想要獲得合適的崗位依然困難。對于藍領勞動者能夠找到的優質崗位,始終是勞動力供過于求的情況。
此外,由于藍領整體上受教育程度不高,技能缺乏,企業中一些常規性的崗位逐步被機器和人工智能所替代,企業的剩余崗位和新興崗位大多要求勞動者具備一定的技能,而大部分藍領勞動者未接受過系統的培訓而不能勝任工作崗位。
“我國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轉型升級需要更多高素質的藍領群體不斷加入,以提升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藍領職業技能水平,促使普通藍領向技能型藍領升級,是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轉型升級的人才保障。”報告如此建議。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