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8年在二級市場募資142.1億元之后,時隔4年,華泰證券(601688.SH)再一次出手募資。不同的是,金額幾乎翻了一倍。
2022年最后一個交易日(12月30日)晚間,華泰證券公司擬按照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向全體A股股東配售股份,募資不超280億元,所募資金全部用于補充公司資本金和營運資金。該募資規模與2021年中信證券并列,達到A股券商配股之最。
2023年1月3日,華泰證券低開逾6%,盤中跌幅一度超過8%,截至收盤報11.89元/股,下跌6.67%。不只是華泰證券,2022年以來,上市券商融資步伐加速,已有包括中信證券、興業證券等在內共計8家上市券商完成再融資,且其中多家通過配股實現再融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面對頭部券商的大額“補血”,證監會表示,作為已上市的證券公司,更應該為市場樹立標桿,提高公司治理質效,結合股東回報和價值創造能力、自身經營狀況、市場發展戰略等合理確定融資計劃及方式,董事會和股東大會要統籌平衡,審慎決策,切實維護各類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頂配”280億元融資計劃
2022年12月30日盤后,華泰證券發布了配股發行預案。預案顯示,公司擬按照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向A股、H股股東公開配售新股,募集資金規模不超過280億元。
若以2022年9月30日的總股本90.76億股測算,本次發行完成后,華泰證券總股本將增加至117.98億股。根據以上假設測算,在不考慮募集資金使用效益的前提下,發行完成后華泰證券2023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較發行前將有所下降。
具體計算,倘若2023年歸屬于華泰證券母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較2022年增長1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基本收益從1.1876元/股下降至1.0314元/股,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稀釋收益從1.1603元/股下降至1.0076元/股。倘若2023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較2022年下降10%,則上述兩組數據分別從0.961元/股下降至0.8346元/股,從0.9337元/股下降至0.8108元/股。
華泰證券表示,此次募資將全部用于補充公司資本金和營運資金,以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除不超過20億元用于補充其他運營資金外,主要用途為四大方面:不超過100億元擬用于發展資本中介業務;不超過80億元擬用于擴大投資交易業務規模;不超過50億元擬用于增加對子公司的投入;不超過30億元擬用于加強信息技術和內容運營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布融資方案后的首個交易日,華泰證券股價大幅下挫,而這一現象也曾在多個券商身上發生。
比如東方證券在2022年4月17日公告配股消息后,4月18日A股股價開盤即跳空下跌,直至跌停。幾乎同一時間段,興業證券配股事項獲證監會審核通過,興業證券股價也在次日跳空下跌了7.89%。
2021年2月26日,中信證券發布公告,公司擬向A股與H股股東,以每10股配不超1.5股,募資不超280億元,成為A股史上最高募資規模。或許是為了增強股東信心,在發布配股預案的同時,中信證券還發布了2021~2023年股東回報規劃,稱將盡可能保證每年利潤分配規模不低于當年實現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的20%。然而,市場反應卻并不買賬,公布消息后的第一個交易日(2021年3月1日),中信證券A股報收25.62元,跌幅接近6%,全月跌幅達到12.33%。
某券商非銀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券商宣布配股后股價大跌時常發生,且在市場大幅震蕩時尤甚。“投資者會考慮到,可能會出現原有股東不愿意繼續配股的情況,而不配股就意味著手中股權被稀釋,虧錢還不如賣出。市場行情不好,賣出的股東多了,股價自然下跌。而投資者有這樣的悲觀預期,連鎖反應就是越跌越多。”
券商緣何接連融資
2022年以來,券商再融資持續提速,僅上半年就有多家公司開啟了配股募資之路。
2022年1月底,中信證券A股配股成功實施,募資總額為223.96億元,創下A股市場證券行業配股融資規模的新高。當年4月,東方證券也表示A股配股事項落地在即,擬募資不超過143.33億元,年底前成功募集127.15億元。而后,興業證券也擬通過配股募資規模擬不超140億元,最終達成100.84億元。2022年4月12日,財通證券也完成了A股配股發行,募資額為71.72億元。2022年9月,中金公司公布配股預案,擬以“10配3”的比例配股8.77億股,預計募集資金270億元。
除配股外,2022年還有上市券商通過定向增發、可轉債等方式完成再融資。比如國金證券、長城證券通過定向增發的方式,分別募集資金58.17億元和76.16億元;中國銀河、浙商證券完成可轉債發行,發行金額分別達到78億元、70億元。就在2022年12月26日,財達證券也發布了上市后的首個再融資公告,擬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數量不超過9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0億元。
在股市震蕩的當下,券商緣何頂著股價下跌的風險接連發起再融資?或許,可以從財報上找到一些答案。
以華泰證券為例,2019年營業總收入248.6億元,同比增長50.35%;2020年的營業總收入是314.4億元,同比增長26.47%;2021年的營業總收入是379.1億元,同比增長20.55%。不難發現,雖然同比連年增長,但相對增速卻在下跌。
不僅如此,從指標上看,華泰證券已有多項數據接近監管線。截至2022年中,華泰證券資本杠桿率15.21%,接近監管預警標準的9.6%;流動性覆蓋率142.18%、凈穩定資金率131.44%,均接近監管預警標準的120%。同期,公司兩融業務余額1158.7億元,市場份額7.23%,排行業第2名;公司收益互換業務存續規模1295.86億元,同比增長86.53%;場外期權存續規模1363.77億元,同比增長206.75%。
最新的三季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236.18億元,同比下跌12.22%;歸母凈利潤為78.21億元,同比下降29.21%。分業務來看,前三季度經紀業務收入為53億元,同比下跌11%;公司的信用和自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1億元、44億元,同比減少31%、54%;自營業務收入為3億元,同比減少88%。
華泰證券的業績難題不是個例,從整體券商行業來看,2022年前三季度,41家上市券商共計實現營業收入3710.4億元,同比下滑21%,歸母凈利潤1021.2億元,同比下滑31.2%;合計年化ROE為6.2%,同比下降3.9%。在此背景下,上市券商積極補充資本,無疑是在為拓展未來發展,提升ROE做好打算。
從募集資金用途來看,近年來券商融資多為滿足重資產業務的資本金需求,兩融等資本中介、證券及衍生品交易業務、增資子公司、補充運營資金等是最主要的募集資金投向。
國泰君安表示,預計華泰證券再融資完成后將大大緩解風險控制指標壓力,助推資本中介與客需型機構業務發展,從而快速恢復乃至進一步提振盈利能力。
平安證券表示,近年來上市券商密集再融資,疊加財務杠桿提升,共同助力券商資產負債表擴張,同時資本市場制度建設逐步完善,場外衍生品、股票做市、注冊制跟投等改革逐步落地,券商用表途徑趨于多元化,有助于平滑投資業績波動、撬動更高杠桿、提升ROE水平。
信達證券也表示,部分券商資本杠桿率持續下行,當前階段券商資本擴充將有利于未來一階段的擴表進展,持續發力資金類業務以提升ROE。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