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行情已落幕,公募基金的年度排名也隨之塵埃落定。
回顧2022年以來的市場行情,A股市場全年呈現震蕩態勢,股債均有大幅波動,主流指數、各大板塊之間表現分化。數據顯示,上證指數、深證成指、滬深300的年內跌幅分別為15.13%、25.85%、29.37%。
市場的走弱讓主動權益基金業績整體表現平淡,僅有不足5%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在2022年的收益為正。同時,隨著板塊輪動以及行情震蕩,主動權益類產品的名次也在近期不斷調整,且呈現明顯分化態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黃海管理的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萬家新利延續了一段時間以來的領先表現,最終分別以48.56%、43.66%的年內收益率獲得2022年主動權益基金業績榜的冠亞軍。而繆瑋彬管理的金元順安元啟在最后一個交易日實現反超,以35.6%的年內回報獲得第三名。
又一人包攬冠亞軍
2022年以來,A股市場整體先抑后揚,期間數次進入震蕩調整狀態,主流指數幾近“全軍覆沒”,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從行業表現來看,分化同樣明顯,僅少數行業有所表現。在中信一級30個行業板塊中,最終以3個板塊實現上漲、27個板塊“飄綠”結束了全年的行情。
其中,煤炭板塊一枝獨秀,年內回報達17.52%;消費者服務、交通運輸分別以6.39%、2.31%的年內表現緊隨其后。而其他行業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電子、綜合金融、計算機等行業領跌,年內累計跌幅均超25%。
受股市表現影響,公募基金權益類產品整體表現較為寡淡,不僅沒有一只“翻倍基”,甚至年內表現最好的主動權益類產品的年內回報也并未超過50%,賺錢效應明顯減弱。不過,由于A股市場11月回暖、12月又再度震蕩,部分產品近期排名變化加劇。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31日,除了2022年成立的新基金外,在有可比數據的3677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包括普通股票型、靈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僅有121只基金產品年內實現了正回報,占比不足5%。
具體而言,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萬家新利延續了一段時間以來的領先表現,最終分別以48.56%、43.66%的年內收益率獲得冠亞軍,二者均有由黃海管理。這也是目前主動權益基金中唯二的業績超40%的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頻頻出現一位基金經理包攬業績前幾名的情況,例如2019年廣發基金劉格菘一人包攬業績前三,2020年趙詣一人包攬前四,2021年崔宸龍一人包攬冠亞軍。2022年黃海又再現這一情形。不過,或許因為他管理的產品在2022年一直保持較為領先的排名,年度“冠軍賽”并不如往年有關注度。
此外,繆瑋彬管理的金元順安元啟在最后一個交易日反超前一名,以35.6%的年內回報獲得第三名;萬家精選A則以35.51%的年內回報落定在第四位。始終保持領先優勢的還有英大國企改革主題,該產品2022年以來的累計凈值增長率為31.5%,排名維持在第五位。
而易方達瑞享I自11月以來上漲15.12%,從10月底的第27位躥升至第六位。李孝華管理的華富靈活配置近期業績上升勢頭迅猛,基金凈值一路走高,最終以20.56%的年內回報排名第七,該產品11月以來累計反彈26.06%,排名上升270余位。
年末排名上升明顯的還有余志勇、劉明共同管理的融通新機遇,2022年以來的累計回報為18.38%,從10月底的三十名之外最終躋身前十之列。此外,業績表現領先的還有章恒管理的萬家頤和A、周海棟管理的華商甄選回報A。
整體來看,2022年表現突出的績優基金主要有兩方面的特點。一方面,重倉股中均有占比不小的能源板塊個股,含“煤”量較高。例如,2022年三季報數據顯示,在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的前十大重倉股中,煤炭行業的個股有7只,潞安環能、山西焦煤、陜西煤業、淮北礦業、中煤能源、中國神華、華陽股份等均位列其中。
另一方面,業績表現較好的主動權益基金的規模并不大,呈現“小而美”的特點。在排名前十的產品中,由半數的基金規模不足10億元。業內人士認為,小規模基金憑借資金靈活性,更容易在市場震蕩情況下抓住機遇,這也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大顯著特征。
與此同時,第一財經記者也注意到,還有占比不低的基金產品遭遇較大幅度的凈值回撤。數據顯示,年內跌幅超過20%的主動權益類產品仍有1847只,占比超過一半,其中有36只產品2022年以來的累計回報跌超40%。
其中,莊皓亮管理的華寶科技先鋒A在主動權益類產品中業績排名倒數第一,2022年的累計跌幅達49.87%,接近“腰斬”。此外,李雙全管理的華商遠見價值A、李元博管理的富國創新趨勢,分別以49.56%、48.5%的跌幅,分列倒數第二、第三位。
2023年投資如何抓住機會?
2022年已經落下帷幕,新一年的市場行情也即將啟動。在經歷近一年的震蕩分化的結構性行情之后,投資者也開始為接下來的行情籌謀:2023年全年A股市場會如何演繹?又有哪些投資機會值得重點關注?
“由于當前市場整體大概率處于估值底、經濟基本面底、市場情緒底,因此對2023年全年市場持戰略性看好的態度。”南方基金首席投資官(權益)兼權益投資部總經理茅煒表示。
茅煒對記者表示,經濟和市場信心的修復需要有個過程,加上海外歐美經濟可能出現衰退,因此市場未必出現流暢的趨勢上漲,震蕩走高的概率更高。在他看來,2023年的全年主要矛盾是國內經濟修復的力度,當前需要關注政策的力度和落實情況。
海富通基金認為,“2022年以來壓制市場的多重因素或將在2023年迎來拐點,A股盈利增速與ROE雙雙有望見底回升,同時流動性保持充裕,且當前估值在低位,預計市場將有整體性機會”。
“中長期視角下,信貸周期依舊決定大盤走勢,盡管收入預期可能制約居民擴表彈性,但中長貸邊際改善方向無虞,疊加權益資產性價比仍在高位,絕對收益資金‘彈藥’相對充足,長線資金入市可期,市場大勢穩中有升。”平安基金稱。
在港股方面,嘉實基金價值風格投資總監、基金經理張金濤對記者表示,“展望2023年,包括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可能都會比2022年有所改善,至少幅度上會強一些”。
“疫后復蘇肯定是明年最大的投資主題。”張金濤告訴記者,疫情防控政策的轉向是明確的,很多“面對面”的服務、消費會得到大幅度提升,對經濟的影響還是相對比較樂觀的。
圍繞市場整體的機會,海富通基金認為,整體風格上或是“價值搭臺,成長唱戲”,看好成長風格的后市表現。
談及熱門賽道醫藥行業,鵬揚基金副總經理、股票首席投資官朱國慶表示,醫藥行業長坡厚雪,行業復合增速穩定在10%以上,在經濟增速放緩、行業營收增速加速時跑贏市場概率較大,可能會在未來1-2年上演。
朱國慶進一步表示,此外,醫藥的基本面和估值都正在從歷史性低位邊際改善,進一步凸顯投資價值。未來中國醫藥產業的消費紅利、工程師紅利依然存在,產業鏈全球布局加快,這些因素將為行業提供長期投資驅動力。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