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下午,“默沙東中國”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稱,默沙東與Ridgeback生物技術公司合作研發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藥物莫諾拉韋膠囊(商品名:利卓瑞/LAGEVRIO)已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應急附條件批準,用于治療成人伴有進展為重癥高風險因素的輕至中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例如伴有高齡、肥胖或超重、慢性腎臟疾病、糖尿病、嚴重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活動性癌癥等重癥高風險因素的患者。
在此之前,12月28日遠大醫藥(00512.HK)公告稱,公司自主研發的創新抗新冠病毒感染的口服小分子藥物GS221目前已經開展了多個臨床試驗。現有臨床結果顯示該藥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同時,患者給藥后顯示出了臨床癥狀改善、核酸轉陰時間縮短以及病毒載量快速下降的治療效果。受此利好消息影響,12月29日公司股價漲幅達14.08%。10月以來公司股價累計漲幅已達35.69%。
去年下半年至今,A股及港股創新藥行業的走勢持續偏弱。但自11月份以來,全球創新藥市場表現有所反彈。美國加息逐步進入中后段,對創新藥估值壓制有望逐步緩解。
(資料圖)
東方財富證券分析認為,2022年創新藥細分行業收入增速放緩,研發投入持續提升。隨著行業政策的回暖,疫情管控放寬帶來剛需診療需求釋放,明年創新藥細分行業或將迎來戴維斯雙擊。
創新藥細分行業或迎來戴維斯雙擊
今年創新藥板塊整體表現較弱,個股上漲比例約為20%。東方財富證券自選了62家A股及港股創新藥公司,2022年年初至今,個股上漲及下跌的數量分別為12家及50家,上漲家數占比約為20%。
區間漲幅最高的前5支股票分別為榮昌生物、康諾亞-B、樂普生物-B、康方生物-B、盟科藥業-U,跌幅最高前5支分別為再鼎醫藥-SB、和鉑醫藥-B、騰盛博藥-B、北海康成-B、三葉草生物-B。
2021年下半年至今,A股及港股創新藥行業的走勢持續偏弱,今年11月份以來,創新藥市場表現有所反彈。年初至今,自選的A股創新藥板塊累計下跌27.54%,跑輸申萬一級生物醫藥指數(-15.99%),自選的港股創新藥板塊累計下跌24.07%,跑輸恒生醫療保(-16.06%)。
東方財富證券分析師認為,創新藥公司股價基本由研發及商業化里程碑推動,未達到成熟穩定的盈利階段,因此中小市值企業更容易受到宏觀經濟環境及融資景氣度影響,從而影響行業的估值。
經過持續不斷下跌后,國內A 股/港股創新藥估值處于低位。美聯儲加息導致風險資產投資金額持續下滑,國內一級市場投融資減弱,中小市值Biotech 藥企對融資依賴性強,進而導致估值不斷下移。此外,醫保談判及集采降價政策、部分創新藥出海受阻等行業因素也促使估值處于低位。
美國加息逐步進入中后段,對創新藥估值壓制有望逐步緩解。隨著行業政策的回暖,疫情管控放寬帶來剛需診療需求釋放,院內制劑銷售及品種進院有望恢復,明年創新藥細分行業或將迎來戴維斯雙擊。
比如先聲藥業(02096.HK)、遠大醫藥等藥企均在新冠創新藥方面有了新進展。
12月28日,遠大醫藥公告稱,公司自主研發的創新抗新冠病毒感染的口服小分子藥物GS221目前已經開展了多個臨床試驗。遠大醫藥的臨床前研究顯示,GS221對新冠病毒及其多種變異毒株展現出有效的抑制效果。且與其他同類口服抗新冠病毒感染產品相比,GS221顯示了更好的代謝穩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12月27日,先聲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新冠治療藥物完成三期臨床全部入組,正抓緊推進相關研究的臨床結果分析工作。江蘇省藥監局稱,先聲藥業聯合開發的3CL靶點新冠治療口服藥進度處于國內3CL靶點藥物第一位,預計最快于2023年2月上市。
12月30日,國家藥監局按照藥品特別審批程序附條件批準默沙東新冠病毒治療藥物莫諾拉韋膠囊(商品名稱:利卓瑞/LAGEVRIO,Molnupiravir),用于治療成人伴有進展為重癥高風險因素的輕至中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例如伴有高齡、肥胖或超重、慢性腎臟疾病、糖尿病、嚴重心血管疾病等重癥高風險因素的患者。
Molnupiravir是一種口服核苷類似物,可抑制新冠病毒SARS-CoV-2的復制。2021年11月4日,英國藥品和健康產品管理局批準Molnupiravir用于治療經SARS-CoV-2診斷檢測呈陽性的輕度至中度新冠肺炎成人患者,且這些患者至少具有一項發展為重癥的風險因素。這是Molnupiravir在全球的首次獲批,也成為全球首個獲批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藥物。
陸續進入收獲期
國內創新藥公司陸續開展了首款產品的商業化,創新藥行業進入業績兌現期。更高臨床價值創新藥重磅產品在經歷醫保談判后仍能維持較好的銷售放量及盈利。創新藥上市后銷售額將快速增長,大部分A股創新藥公司三季度業績正增長。
比如復星醫藥(600196.SH)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16.10億元,同比增長16.87%;實現歸扣非歸母凈利潤28.59億元,同比增長15.5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31.74億元,同比增長5.24%。
通聯數據顯示,在A股49家創新藥企業中,僅13家創新藥企業今年前三季度錄得負收益。其中虧損最大的是君實生物(688180.SH),歸母凈利潤虧損約15.9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2.03億元。
創新藥上市后盡早通過談判進醫保有助于銷售放量。根據醫藥魔方統計,首次上市到談判準入間隔時間越短,進醫保后能實現更快速的放量和銷售額提升。而一些首次上市到談判準入間隔6年上的品種經談判進醫保,其準入后首年的銷售額反而下降。
東方財富證券統計歷史數據后表示,那些擁有獨家創新藥的藥企次年營收將高速增長。比如先聲藥業的1類新藥依達拉奉右莰醇于2018年報產,2020年7月獲得生產批文,同年談判進入醫保,次年在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超10億元,同比增長達到28582%;百濟神州的1類新藥替雷利珠單抗2019年獲批上市,2020年在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銷售額在3億元左右,同年該產品的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尿路上皮癌適應癥納入醫保談判目錄,2021年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銷售額超11億元,同比增長228%。
分析師認為醫藥行業政策邊際回暖對創新藥企業業績同樣有所幫助,包括脊柱集采結果及種植牙醫療服務費價格好于市場悲觀預期、創新藥簡易續約規則出臺、支架溫和續約、醫療設備貼息采購、北京醫保局DRGs 對創新藥/器械豁免支付等。市場對政策預期趨于理性。
而醫保支付端改革,集采和醫保談判對行業的影響逐漸常態化,參與集采的仿制藥已過半,降價幅度趨緩。創新藥企積極參與醫保談判以價換量已成國產藥企主要的市場策略;以仿制藥為主的傳統藥企在集采壓力中也紛紛布局創新藥,一方面不斷消除仿制藥集采帶來的業績壓力,另一方面憑借創新藥的商業化打開第二增長曲線,悲觀市場預期有望見底。
(第一財經實習生唐卓雅對此文亦有貢獻)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